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7章 三十萬人口,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為崇禎六年(1633年)3月。
丁毅僅旅順有人口十五萬五千(包括漢軍降軍五千,登州降軍五千)原漢軍降軍中,在這一兩年裡有好多已經改造過來,成為旅順囤兵,負責囤田。
另有完成囤田十四萬,南關口以南,旅順中已經沒有地方囤田了,全部囤完。
去年秋收加夏收兩季,共收糧二十七萬石,這個產量同時期和江南等地相經是比較低的,但已經基本能滿足自給自足。
原有兵馬一萬九千人,後登州王衛忠部帶走兩千加一千遼東降兵(算三千。)
另有一千多遼東降兵跟來旅順,這樣旅順兵馬是一萬八千多。
丁毅回來之後,立刻下令徵兵一千多,湊夠兩萬以上。
治下另有精壯囤兵(預備役)一萬五,工匠和工人四千多,其餘十一萬俱為百姓,其中年青能當兵的精壯最少還有三四萬。
丁毅根據眼下的情況,形勢,再次重組,這次變動極大,大量的中層將領受到提拔。
很多人沒得到朝庭的提拔,但大夥都知道,朝庭的任命,在這裡是不作數的,只有丁大人說的,才有用。
丁毅將設立旅順大營,和皮島大營、皮島東營三大營,上報朝庭為旅順營,皮島西協,皮島東協。
旅順營遊擊張經,轄原1營,3營,12營,16營,和騎兵1營。共計一萬六千人。
主要負責復州,長生島,加旅順的一線的防守。
騎兵營由一千人擴至三千人,張經兼主官。
1營主管馬躍,丁毅內部稱為營正,兵力還是兩千,有兩千總帶隊,都是實足的千人以上,每千總三局,局主官為把總,主要是南關口一線的防守。
這次會議上,丁毅也基本把他的軍隊結構制訂了大概。
營主管為營正,下面單位是司,一個司一千人,主管為千總,下面為局,主官為把總。
每局三百多人,每司超一千人,一營幾個司不等。
一般會選一個司的千總兼職為營正副職,戰時,若營正死,營正副職頂,下面千總和把總類似。
3營還是毛信,但同時兼任旅順營副遊擊(這個副遊擊在明軍中是沒有的稱號,丁毅也不想改成現代的,便稱遊擊副職,意思為張的副手,證明毛信是旅順大營的二把手。)
3營毛信兵馬比較多,有五個司,五千人。
其中一個局三百多在望海堡,一個局在歸服堡,一個局在紅嘴堡,兩個局會在今年新建的復海堡,另一個局在南信口堡。主要負責這條線上的防守,這幾個堡改建好後,可以從復州和金州之間圍出上萬畝良田。
餘下的二千多人都守金州,各堡都有五百精壯遼民囤田,金州有五千,這樣戰時都能當兵用。
新組建的12營為向懷來,這傢伙不肯當親兵,還是被丁毅派了出去。
他營兩千兵馬,一千守北信口,一千守長生島,隨時可以支援復州。
16營許必成,四千兵馬守復州,另有五千百姓在復州囤田。
這樣整個旅順一線,戰兵是一萬六千兵。(這還不包括守備旅順內部的兩千守備軍。)
看起來兵有點少,但丁毅的旅順還有一萬五年的囤兵預備役,是常年受佇列訓練和打銃射箭的,一旦有戰事,如果敵軍太多,只要下發武器裝備,立馬就能組建幾個營。
從現在開始,丁毅要求旅順每增兵一次,都要保證大概相同比例的預備役。
比如旅順現在有戰兵一萬六,就要保持一萬五的預備役。
一旦戰後有損失,立馬可以補充,旅順的補充順序,一般是戰兵損傷後,由守備軍補充戰兵,再由預備役補充守備軍。
旅順的兵馬看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