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1章 代掌東江事,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中旬,聖旨到了,參加平叛的俱有升賞。
吳襄父子在大淩河一役逃的最快,原被降級處理,歷史上的吳襄在光復登州時,被認定為首功。
但這次運氣不好,首功歸丁毅了。
吳襄升關寧總兵,晉都督同知,子孫世襲錦衣衛百戶,吳三桂授都督僉事,原歷史上,他還認了高起潛為義父,這也不難理解吳襄會被認定為首功。
不過這次,據說他也想認高起潛為義父,但沒有成功。
丁毅若是知道,估計能猜到,吳襄父子送的錢,怕是遠遠沒有自己送的多。
所以有時候,必要的付出,能換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徐敷奏升登萊總兵,駐守登萊,晉都督同知,子孫世襲錦衣衛百戶。
丁毅升東江副將,暫代東江事,(這和當年毛死後,陳繼盛一樣,陳也是副將管東江,等過一段時間後才升的總兵。)
其實等於丁毅已經是東江鎮總兵,但崇禎就是不給他升總兵,只是代總兵職,有點噁心。
另丁毅署都指揮使。
這就看出丁毅這種泥腿子出身和遼東將門的不同,並且崇禎的心思已經變了。
吳三桂比丁毅還小兩歲,從遊擊升參將,授署的都督僉事是從一品。
丁毅署的都指揮使才正二品。
雖然副將實職比吳三桂高,但是薪水沒吳三桂高。
另丁毅部下王衛忠,因功升登州遊擊將軍,負責組建登州營,歸徐敷奏登萊總兵管。
這讓丁毅被噁心了下,好在他早有準備,把徐敷奏弄成登萊總兵,還算自己人。
朝庭已經多次說旅順兵馬強,加上這次的金州事件,崇禎起疑,故意讓王衛忠部留三千在登州,組登州營,受徐敷奏登萊總兵管。
這樣丁毅的兵馬在明面上少了三千。(朝廷以為都是丁毅兵馬,其實有一千多降兵在內)
他在旅順的核兵是六千,一下子少了三千,朝庭的諸公和崇禎陛下肯定放心不少。
雖然皮島核兵有兩萬三,但經過登州之亂,加上徐敷奏帶到登萊的兩千兵馬,皮島現在明面上在冊的兵員還有六千(不包括兩千水師。)
現在看起來丁毅的兵馬似乎多了,但他的旅順的精兵少了,地盤大了,要養的人也多了,朝庭控制丁毅的手段就更有把握。
大夥都知道皮島上面有十幾二十幾萬遼民,到時只要像袁崇煥當年那樣,一停皮島的糧草,丁毅就會吃不消。
事後,嚴雄有點不滿,旅順好不容易訓練一批兵馬,怎麼送給朝庭三千?
畢竟在他們眼中,徐敷奏雖然和丁毅關係不錯,但是,就怕久了之後,王衛忠衛兵不受丁毅節制,徐可能心裡還會向著朝庭。
丁毅淡定笑笑:“我們旅順兵馬,靠銃兵和炮兵取勝。”
“靠軍餉和糧草取勝。”
“朝庭能養他們多久?”
丁毅後面的話沒說出來,我停了餉,停了顆粒火藥和魯必銃,王衛忠那支兵馬就廢,最多打打一般的明軍,打後金軍都危險。
除非朝庭和徐敷奏也能有這旅順那麼大的匠作局,這可能嗎?
徐敷奏這人丁毅很瞭解,根本不會重視工匠,也不會把錢用在這上面,更沒有錢用在這上面。
他能看丁毅的面子,不克扣王衛忠的營餉就算不錯了,還指望他花錢用在軍隊上面?
而且王衛忠也是丁毅精挑細選的,絕對的是忠心之人,丁毅很有把握相信。
就算王衛忠以後不受丁毅節制,丁毅也有辦法把兵馬都弄回來。
另外,原登州總兵吳安邦在平叛中連吃敗戰,先是在黃縣被叛軍擊敗,最後攻城也受挫兵退,高起潛差點想斬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