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1章 堆積如山的物資,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營還是肖永秋,擴為兩千人,兩個司六個局,肖永秋任步兵8司千總,何良武為9司千總。
8營還是徐威,擴為兩千人,兩個司六個局,徐威任步兵11司千總,嚴雄任步兵12司千總。
10營還是西勞經,原1千人,有五百海軍,五百炮兵。
眼下炮兵都分到各步兵司了,新抽五百新兵再訓,半年訓完後再分配到各司。
另外再增加五百海軍新兵。
所以10營實際上,只多了五百人,全員是1500人。
這樣的話,丁毅麾下的總兵馬是,騎兵一千,海軍一千,步兵9千,共一萬一千人。
另有一千守衛兵馬和五百在訓練的炮兵沒算,加上的話,達到人。
絕對是一方總鎮的規模。
朝庭要知道了,絕對大丟眼鏡。
丁毅在內部用的都是旅順自己的番號稱號,外人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少兵馬。
而且旅順進來查的很嚴,老百姓一百人編一甲,只進不出,就算有細作進來,想出去也不可能,老百姓更無法進入練兵的兵營,越是晚進旅順的遼民,距離兵營越遠。
所以別說朝庭,就算距離不遠的後金,也不知道丁毅到底有多少兵馬。
會上,阮文龍又彙報了旅順各項資料。
大夥都習慣聽到大量大量的囤積,很多人以前不明白丁毅為什麼這麼喜歡囤物資,現在大夥都明白了,只有物資準備充足,想幹什麼都很容易。
眼下旅順糧米,炭,硝,鐵,銅,硫磺等種種軍用民用物資,都是以十萬級別再囤積,像銅礦和鐵礦都已經達到四十萬斤。
現在旅順南中部兩座山中間,全是各種倉庫,丁毅明年可能要把守備部隊也要擴軍,不然都不夠守的。
聽這些數字的時候好像很簡單,但現場坐著的每個人都知道,丁大人為了這些,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他們在旅順兩年多的成就,是毛文龍在皮島二十年都不能達到的。
毛文龍時代,皮島上什麼都缺。
而他們旅順,什麼都在囤,而且每樣都越囤越多。
大夥都想不明白,丁毅那來這麼多錢。
但大夥都知道,丁大人不但會打仗,還很會賺錢。
接著匠作局又彙報,眼下他們有十五臺機床,(這次阮思青又帶回來好多蜆木,半年後,他們的機床能達到二十五臺。)
匠作局(不包括船廠)目前共有工匠四百多人,學徒有五百多人,工人有一千多人,總計近
兩千多人,是去年同期一倍多。
船廠另有工匠80多人,學徒100多人,工人300多,近500人。
每月常規產銃達到一千五。(這是早八晚六上班制度的情況下,不包括加班加點)
每月產鐵甲300具,棉甲600副。
另從上個月開始,因為鑄炮技術日漸成熟,熟手工匠也越來越多,每月產12磅銅炮8門,24磅鐵炮6門。
因為這次帶來了會造佛朗機炮的工匠,他們以後每月估計能造佛朗機炮20門。
丁毅聽完後,眉頭緊鎖,透過兩年多的發展,他發現鑄甲是最慢的。
銃也好,炮也好,只要熟練了,工匠越來越多,產量很快能提升上去。
但是他的鐵甲和棉甲產量始終上不去。
大夥正喜滋滋的聽著成果,看到丁毅好像不高興,都莫名奇妙,咱們都做的這麼好?丁大人還有什麼不滿的?
“我發現這兩年發展下來,鑄甲是最慢的。”丁毅緩緩道:“甲冑能保護咱們兄弟的性命,這個速度,不能提一提?”
他眼下一萬多兵馬,兩年多了,別說鐵甲,棉甲還有一半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