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章 議和之爭,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年這一增兵,明兵軍費開支肯定要巨增。

就這麼算吧,平均每人餉銀加兵甲和火藥消耗,糧食,每人每年二十兩最少,二十萬兵馬就是四百萬。

當然,糧食這部份,丁毅可以用囤田解決,但付出的真金白銀,最少三百萬以上。

他今年是打了呂宋賺了一大筆,自己本身並沒有多少錢。

後續全靠攻佔其他地方,來尋找開支了。

現場馬上有人疑問,咱們養一個兵,現在一年要二十兩?

二十兩算是少的。

阮文龍給大夥算帳,不算糧,只算銀,一個普通士兵月餉一兩銀,一年就十二兩。

銃兵的銃一杆成本四兩銀,鐵甲鎖甲等成本還低些算四兩。

戰馬都不算錢。

棉甲和其他一年四季衣服又是三四兩。

每年火藥,長槍兵的長槍,盾牌消耗,弓箭,短斧裝備,騎兵的黃輪槍更貴。

另外這兩年還配了行軍背裹,工兵鏟,水壺等各種東西。

另外炮兵的大炮,炮彈。

七七八八算起來,現在丁毅一個步兵身上的東西加起來值三十兩以上。

騎兵身上的東西加起來值三十五兩以上。

當然,考慮到通常都是第一次固定投資比較廢錢,後面會好一點。

所以平均下來,所有步兵騎兵水師和所有軍官士們每年合計,每萬人兵馬需費錢二十萬兩。

“特孃的,咱們的兵真廢錢啊。”大家聽完更加感覺丁大人養兵馬不容易。

現在養一個兵每年需二十兩,而且還沒把糧和吃算在內。

當時,這種用錢堆出來的軍隊,無限接近現代化軍隊,更展現了遠超同時期各國兵馬的戰鬥力。

“明朝也不是捨不得花錢。”丁毅這時道:“大明邊軍的餉銀,像遼東鐵騎曾經接過二兩多銀一個月。”

“比咱們兵馬工資還高,但他們實際拿到手沒咱們多,兵器甲具又不合格的多,加上不能嚴格訓練,自然沒有什麼戰鬥力。”

“松錦之戰後,朝廷可能想談和,但歷史上,他們最終沒能和成。”丁毅說完這句話,感覺不對勁。

果然,現在場大部份沒注意,阮文龍等幾個文官愣了下。

丁大人這話的意思,好像知道歷史上發生過什麼。

丁毅趕緊繼續道:“咱們現在也不能再打皇太極了,真把皇太極給滅了,馬上就可能要和大明朝幹起來。”

這是他第一次公然在會上說這件事,很多軍將聽的興奮激動,巴不得丁大人趕緊說一聲,兄弟們,咱們反了吧。

保證現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要跳起來舉雙手贊成。

用趙大山的話說,大夥都急著當開國功臣呢,這不比當大明的忠臣要好的多?

“現在咱們全要指望農民軍。”丁毅這時語氣地轉,繼續道:“李自成和張獻忠今年都會越鬧越歡,崇禎皇帝頂不住幾年了。”

“最後這幾年,就是咱們埋頭練兵,賺錢,擴大勢力,積蓄力量的時候。”

聽到最後這幾句話,眾文武基本能聽懂了,丁毅大準備等農民軍滅了崇禎再出手?

要說松錦之戰前,丁毅這麼說,現場一大半人不會相信。

但松錦一戰後,大明最後的精銳幾乎損失殆盡。

此時要說國內還能和農民軍打打的,除了丁毅,還真沒幾個了。

“咱們要不要火上澆把油?”有人笑問。

“不用,靜觀其變,收攏難民,囤積糧食,訓練新兵,打造兵甲,等待機會。”丁毅臉上露出一切盡在把握的表情。

丁毅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後面兩年的具體方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