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1章 二十四萬大軍,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的老兵轉任。
因為這幾年丁毅一直要求全軍都會騎兵,步兵們平時也騎馬。
現在幾年下來,步兵們也是個個騎術嫻熟。
步兵十營雖然號稱步兵營,真要把馬一騎,個個和騎兵差不多。
這樣三萬多兵馬一增,第一年的戰馬不算,兵甲裝備,火炮配置等,加上餉銀,最少要兩百萬左右,因為第一年是最花錢的,兵器裝備都是固定投入,明年開始就只有軍餉和少量的消耗。
但說增兵容易,做起來難,後繼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旅順在大增兵的經驗是,新兵先集中訓練五個月,然後分配到各營。
各營也可能分開,再重組新的步營。
所以下步各營千總,把總,包括師正副師正級別的都會重新任命。
這些名單,上半年就要準備好,到時該升的升,該調的調。
旅順這邊主要是增加步騎。
而在濟州,丁毅同時徵召水師。
濟州那邊原有黃斌六千步營,水師五營沉志祥,戰船三十艘,五千水師。
現在濟州已經有三個造船廠,每年出產五百料以上戰船十五艘,人口更是達到二十五萬。
沉志祥手上有兩艘長生號三級戰列艦,一艘長生島造,一艘濟州自己造的。
濟州造的三級戰列艦比大員的還早,後來採取大員的方式,用流水線批次造,所以最近一兩年不會有三級戰列艦,幾年後會一起暴增。
丁毅要求濟州未來一年,新練兵馬一萬人。
這一萬人,上船能當水師,到大明是步兵,騎上馬就是騎兵,簡直是水陸騎三用,要求比較高。
但濟州條件很好,這邊練騎兵也好,練水師也行,都可以。
這樣明年濟州的兵馬能達到兩萬以上。
同時丁毅還派人傳信到大員和呂宋,兩地都要增兵。
大員趙大山下面有大員步兵一營仇震泰五千人,大員步兵二營木默五千人(女真蒙聯軍),大員步兵三營阿拉赫五千人(番軍),大員守備營仇震泰三千人。
水師2營宋飛部,三十艘船五千人駐守大員,擁有三艘長生號三級戰列艦,兩艘荷蘭人的,一艘大員造的。
呂宋那邊的守將許爾顯下面有呂宋步兵一營常建剛部五千人,二營郭破石帶當地土著兩千人,其中軍官皆是漢人。
許爾顯自己的水師四營就駐守呂宋,三十艘戰艦,三千人,同樣是三艘三級戰列艦,兩艘荷蘭造,一艘大員造。
這樣到明年,呂宋和大員的兵馬為水陸合計三萬三千人。
另有水師三營西勞經部,四十五艘戰船,七千人,一半駐來州,一半駐旅順,共兩艘長生號戰列艦,全是旅順長生島造的。
水師一營阮思青部,三十艘船,五千人,無長生號戰列艦,駐守登州,他的船大部份是商船,主要是用來做生意。
加上大澳省的三千番兵。
丁毅在大明的兵馬不算,已經有了步兵八萬多,騎兵四萬,水師兩萬五。
其中可以用來打天下的(海外各島),有步兵五萬,騎兵四萬。
考慮到還要留守一部份,真正能動用的兵馬大概在七萬左右。
看起來,似乎還有點少。
但沒關係,丁毅在大明還有大量的兵馬,全部可以用來打天下。
大員那邊,王衛忠在臨清有八千兵馬,徐敷奏在薊鎮是一萬五千兵馬,曹變蛟同樣在薊鎮,有五千兵馬,沉世魁在天津有八千兵馬。
然後山東境內,楊端領十一營五千人守來州,陳洪國領十二營五千守昌邑,朱勝領十三營五千人守膠州,方多臺的十四營五千人守平度,加上週有根十五營五千守濟南,嚴雄十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