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8章 生生不息,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十二年,先是清兵入關,接著張獻忠復反,羅汝才也反,農民軍聲勢更震,然後李自成,王衛國又從商丘殺出來湊熱鬧, 內有農民軍席捲,外有滿清肆虐,大明又是一片糜爛。
而丁毅先得濟南,再得薊鎮和天津,又佔臨清和靈山衛,趁大明衰敗之際, 到處搶地盤搶人口,擴大自己的勢力。
大明江河日下,丁毅越發強盛。
至於另一個對手滿清也沒閒著,十月時,清兵又來打大明,並因此發生一件事,進而影響到明軍各鎮總兵。
原來在多爾袞上次入關時,大概在三月十八日,皇太極親率八旗兵馬去打松山,用來牽制明軍,為多爾袞出關幫忙。
當時駐守松山的是錦州副總兵金國鳳。
松山是錦州屏障,皇太極先是打算先摧毀屏障,以後可以來攻錦州,當然,同時也能用最拿手的圍點打援對付明軍, 現在只要野戰打敗明軍,他們就能得到大量的明軍降兵,變的更加的強大, 這是皇太極多年和明軍交戰的經驗。
祖大壽聽到清兵圍松山,立馬帶兵準備救援,崇禎皇帝也下了詔,讓他去支援,所以清兵又是老套路,準備圍點打援。
祖大壽剛出發,馬上有路清兵過來打祖大壽,祖大壽一看,趕緊回頭啊,直接往寧遠一躲,再也不出來了。
這樣皇太極就很鬱悶,感覺現在圍點打援這招好像沒什麼用了,明軍都不吃這套。
那就先攻松山吧。
當時松山守軍三千人左右,皇太極從十八日攻到二十六日,數次強攻不下,皇太極不甘心,又派漢軍從盛京調來二十門火炮,炮彈一萬發,火藥五百斛環城發炮,城樓上的臺堞都被摧毀,城中明軍只能揹著門板行進。
金國鳳命令將士連夜用磚石修補城堡被毀的地方, 嚴防死守。清兵幾次搭雲梯登上城堡, 幾次又都被打退, 這時有人建議皇太極用丁毅的方式,即多爾袞破濟南之術,推炮打城門。
但松山堡前面很難行,紅夷大炮又沉又重推之艱難,清兵又用學習丁毅鑄的輕炮往前推,被金國鳳的火炮摧毀數門。
終有一門推上去,打了數炮也沒中,金國鳳馬上明白,立刻組建人手,以大塊磚石和泥袋封堵堡門。
最後清兵的炮雖然打中城門,還是無功。
這下丁毅的法子也不管用了,這時有漢軍又獻計,挖地道。
皇太極只好在松山城南挖地道,為了激勵士氣,宣佈:“有能穴地以炮藥崩潰之者,城破時為首效力,及運送火藥之人,無主者賞而授之以官,奴僕則賞以人牛,準離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員,照先登大城例升賞。協同穴城兵丁,視其出力多少,以資賞賚。”
但金國鳳嚴密部署、多方拒守,還是沒有攻下,最後皇太極無奈,遣使招撫,宣稱:“若能察天意,順時勢,速來歸命,則不特軍民免於死亡,爾等之半功偉績,何可限量乎?”遭到金國鳳的嚴詞拒絕,直到四月中旬,皇太極深感攻守兩難,只好罷兵退回盛京,此時打錦州松山,不但沒成功,反而死傷慘重,盛京城中的官民得知徵明:“軍兵大半見敗,大將數人亦為致斃,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樂之色,城外遠處,則坊曲之間,哭聲徹天”。
崇禎皇帝聞訊大喜,立擢金國鳳署都督僉事,為寧遠團練總兵官,後又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千戶。
他還時常對群臣說,大明也不是隻有丁毅能打,咱們的金國鳳也是良將啊。
金國鳳當然是良將,可你也不看看帶的什麼兵,當時什麼環境。
遼東將門雲集,相互支撐,向來十分排外。
金國鳳是宣府出身,向來得不到遼東軍將的支援,這次松山守的這麼好,立馬顯的其他遼東軍將們不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