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7章 攘外必先安內,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援軍,以盧象升督天下援軍,第三次賜尚方寶劍。

因為五月盧象升父親去世,他數次上書回家奔喪,都沒有得到批准,被令在職守喪。

這時接到皇帝聖旨:盧象升著加兵部尚書銜,照舊總督候代。

接到皇帝聖旨與尚方劍,盧象升感激涕零,披麻戴孝赤腳穿草鞋,走馬上任。抵達京郊後,向皇帝表示:“臣非軍旅才,愚心任事,誼不避難。但自臣父奄逝,長途慘傷,潰亂五官,非復昔時,兼以草土之身踞三軍上,豈惟觀瞻不聳,猶虞金鼓不靈。”

他特別指出,樞輔楊嗣昌、監軍太監高起潛,和他本人,都是服喪“奪情”之人,來指揮這場戰爭,太不吉利。尤其是他不能容忍的是,楊嗣昌、高起潛力主和議,而他是“寧捐軀斷脰”的。

原來在3月10日,楊嗣昌上疏重申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力主對清妥協,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盜。

因為去年楊嗣昌乾的很好,熊文燦連張獻忠也招安了,全國農民軍進入低谷,明軍節節大勝,崇禎看到了平定天下的希望,所以他心中也想議和的。

關鍵是,楊嗣昌有番話說的很得他的心,攘外必先安內,先把內部解決了再說。

內部有啥問題啊?

除了農民軍,像祖大壽,丁毅這種軍頭都是大問題。

崇禎現在巴不得農民軍一解決後,先把這種大軍頭再解決掉。

於是,在5月3日時,崇禎帝在中極殿以“剿兵難撤、敵國生心”為主題策試大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