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8章 科學家,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八月,大員鐵鍋鑄造廠。
趙大山,朱向陽,姚新漢,許爾顯,徐治,宋啟文等人都在。
去年十一月, 宋啟文建議趙大山造鐵鍋,趙大山派人調查過後,果然發現是個賺錢的好行當。
當月就組建鐵鍋鑄造廠,因為大員的匠作局工匠可不少,至少不比濟州少,但這邊主要是造船, 火銃和火炮都不造,只負責維修。
而船匠大部份算是木匠, 所以趙大山組織一了一批鐵匠打造鐵鍋。
大員鐵鍋共五個型號,主要是三種,一斤鍋,二斤鍋,三斤鍋,另有五斤鍋,十斤大鍋都是看訂單,平時打的少。
賣法和後來差不多,按‘連’賣,一‘連’七個,(兩個三斤鍋,三個兩斤鍋,兩個一斤鍋。)
一連為十四斤,大員賣出去七兩,平均五錢一斤, 相當貴, 這一連七個鍋的鐵礦大概值兩錢銀子,算上其他材料, 人工,成本價合計約五錢,十四倍利潤。
開始賣的時候,大夥還都覺的有點貴,會不會沒人買。
結果發現,自從西班牙的第一個代理多爾把他們鐵鍋帶到馬尼拉之後,好像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
各國商人紛紛往大員前來搶購鐵鍋。
連趙大山他們也沒想到鐵鍋會這麼受歡迎。
想想歷史上到滿清雍正年間,外國商船過來都是五百連,上千連的購買,就知道這會歐洲和美洲,非洲還有南洋有多缺鍋。
多爾做為第一個代理,和趙大山簽定了一年三千五百連的合同,足足兩萬多個。
第一批五千個運到馬尼拉,連歐洲都沒機會去,直接在馬尼拉被搶一空。
當地土著趨之若鶩,紛紛瘋搶。
西班牙人給菲律賓和非洲、美洲帶去了熟食和文明,在這大航海的時代,各洲人民都很缺鍋啊。
然後趙大山他們又發現,大員也缺鍋,生番熟番和大員的百姓都需要啊。
那怕移民過來的女真和蒙古人,都需要鐵鍋。
現在鐵鍋已經成為大員最搶手的貨物,比糖和鹽還搶手。
於是很快,趙大山知道自己牛逼吹大了。
之前他在工作列上寫明,每年產鍋二十五萬個。
然後發現,工匠還是少了,煤也不夠,產能跟不上,關鍵從挖鐵礦到冶鐵料還需要人手和時間。
而且大員礦產不多,又不豐富,鍊鐵最重要的煤都在現在大肚社和往北的地方。
大員煤礦集中在臺北基隆,到南投縣、嘉義這帶。
南投即是鰲拜帶兵剛剛滅掉大肚社的地方,剛剛納入丁毅的統治範圍。
但距離臺南城太遠,宋啟文前段時間已經確定了幾個煤礦點,正準備組織大肚社和部份不打仗的投降漢軍去挖煤,從開始建煤礦到產煤供應臺南,估計要到年底才可能產煤。
關鍵大肚社打掉後,後面往北還有其他生番熟番。
特別歷史有名的巴賽族就在基隆以南,接近臺中的地方。
巴賽族原本在臺北地區,但西班人到那邊建堡,把巴塞族往南逼迫了一點。
所以現在趙大山發現,煤有點不夠用,需要到福建去買。
然後鐵鍋產量也來不及。
從去年十二月到現在,八個月時間他們一共才做了十五萬個。
主要他前面沒算好產能,先吹了牛,最近已經有幾個明商和外國商人都在催要鐵鍋。
這下交不出鐵鍋,丟臉是小,丁大人的信譽是大啊。
加上大員這邊的生番熟番們也需要,逼著趙大山還得優先賣點給他們。
“現在每月能產多少?”趙大山著急的問徐治。
他迫切想證明自己,能讓大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