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9章 亞洲最強水師,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很認真。
但因為丁毅的糖絕大部份都不是賣的,這塊其實是在貼錢。
他主要用糖來換取各種物資,包括人口,真正賣的,約只有四分之一。
但當初丁毅走時,給他的目標,到明年6月,人口達十萬,糧田達十九萬。
所以這兩專案前都沒達到,主要還是人口太少,人口少了,勞動力少,勞動力少,發展就慢。
丁毅自然不會訓他,只能勉勵,他是沒想到這邊移民有點難,不像登州那邊,到處有流民。
廣東福建這邊的老百姓生活,普通比大明內陸各省要好,所以移民過來挺慢的,一切要靠糧田和銀子來誘惑,現在主要還是靠商人們帶來換糖。
好在這次丁毅帶了近一萬人過來,又抓了近三千荷蘭人,島上他所能控制的人口,終於達到八萬。
趙大山告訴丁毅,這邊囤田容易,太多地可以囤了,主要是一個遠,二是有生番會打擾,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好好征服和打擊那些不肯馴服,又會反抗的生番。
按說趙大山手上兵馬有點多,權也有點大,不過上次丁毅先後派來姚新漢和朱向陽,分擔了趙大山手上的大部分權力。
朱向陽到了之後,為臺南城知府,負責所有囤田,工匠,後勤、移民,教育等事務。
駐臺兵馬的糧餉也由其發放負責發放,打造的銃和兵器由其監督,若上交給趙大山的兵器和銃不合格,則找他問罪。
而趙大山不能干涉他所有的政務事情,只負責軍事。
姚新漢和趙大山都是丁毅的老兄,但不喜歡打仗,一直在商業上做事。
姚新漢是新港城知府,負責大員的所有商業行動,包括治糖,運售,和來往船隻的交易,登記,與各當地番族的交易等。
朱向陽還負責這邊的教育,丁毅極為重視教育,加上當地土族比較多,所以到大員後第一件事就是創辦學堂。
現在這邊的學校有二十幾個班級,當地小孩子(包括生番各族),七歲以上都要來上學,且免費提供三餐,晚上吃完飯再回家。
所以無論生番熟番都很願意送小孩子來上學,這樣他們成年人可以幫明人打工,賺錢,又不要帶小孩。
學校裡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差不多有七百多人,另有成年大班級,各族中願意學漢語的都可以來學,明人中願意識字的也來學,這也有兩三百人,加起來近千人。
據朱向陽介紹,大部份來上學的生番熟番,基本相當於明國的官員貴族家庭(家裡不愁吃穿),普通生番熟番都是靠自學,平時和明人在一起幹活這樣學習,必竟他們需要生活。
眾人說到這裡時,姚新漢突然想到一件事:“丁大人,前幾天有個義大利人,帶來一個東西,要換一千斤糖,我在岸邊看到很有趣,最後用一百斤糖換了回來。”
“啥東西?給我看看。”丁毅是鼓勵他們換東西的,所以這段時間,換了好多希奇古怪的東西,還有各種子啥的,但大部份都沒什麼用,或已經有了。
丁毅這麼換是很虧本的,有外國商人用劣質東西或種子過來瞎換,但丁毅不顧大夥的勸,執意要這麼幹,大夥有點不理解。
丁毅相信,此時他們剛剛佔臺,外國商人還不是很瞭解丁毅,等過了一兩年,他們知道丁毅對新東西新知識的渴望,必然會源源不斷帶過來更多新鮮的東西。
姚新漢他們帶著丁毅來到一個倉庫,倉庫很大,一進去大夥都目瞪口呆,裡面什麼都有,亂七八糟,全是過去一年,各國商人拿來換糖的。
其中有個角落堆了很多書籍,這些書籍基本沒什麼用,但丁毅發了話,國外書籍也要,所以他們都換,丁毅隨便翻了翻,問了問,好像西班牙的書最多,現在這邊經過的西班牙人比較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