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9章 生番波西部,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征伐朝鮮做準備,皇太極決心先下朝鮮義州,再學丁毅挖坑,守住義州。
同時遷蒙古人數萬放牧義州。
原歷史上皇太極把察哈爾部降服後,放在大明遼西的義州放牧,用來抵擋明軍。
這次他為了攻打朝鮮,同時對皮島鐵山一線的丁毅部,形成壓制,決定遷三萬蒙古察哈爾部駐守朝鮮義州。
因為他已經知道丁毅在金州以西又築新城,加上白雲城,北溝城後。
旅順和復州方向都被該死的丁老鼠圍的和鐵壁銅牆一般。
如果能拿下義州,以後就等於在丁毅的家門口釘下釘子,將來隨時可以攻打皮島。
五月初,皇太極到火器局。
看到袁田(袁貴)正在教人打銃。
“自生銃進展如何?”皇太極和氣的問道。
他身邊聚集著大量的大清工匠們。
“鋼遠遠不夠。”袁田一本正經:“明人造的自生銃,通體用鋼材打造,銃管要求特別高,我們做了很多銃管,都不合格,而且點火成功率,是最大的問題。”
袁田說完,皇太極臉色已經有點不好。
他身邊還站著孔有德,孔有德不動聲色,心想,丁毅那王八蛋造銃,會用全鋼?啥銃啊?家裡有礦啊?敢這麼造?果然陰險。
皇太極便又問王天相,金世昌,還有孔有德帶過來的葡萄牙人。
王天相和金世昌雖然都造炮的,但同樣有發言權。
兩人表示,丁毅的銃管很難打造,據袁田說是鑽出來的,他們正在設計鑽床,但沒看到過機器,實在沒處著手。
而且銃管用了全鋼,非常耗鐵。
這些年大清從晉商手上,得到了大量的鐵料,用來造炮,但幾乎不造銃。
眼下突然要造銃,而且是要用全鋼材,就意味著他們的鐵料需求,最少要增加五倍。
“這麼多?”皇太極瞪著眼睛,一臉不可思議。
“有些好鋼,需要幾煉之後,才能得到,加要消耗,五倍已經算是少的了,如果大面積造銃,需求的鐵料,更多。”
皇太極臉色不好看,這些和晉商交易,優先是糧食,然後才是軍用物資。
但鐵料一是重,二是難運,所以大清到最近幾年才開始造炮。
現在造炮都勉強夠,還要造銃,更需要五倍的量,這就難為晉商們了。
但再難,他們也要克服,不然怎麼和丁毅那混帳打?
“蘇鋼不行嗎?直接從明國購買蘇鋼。”孔有德這時道。
袁田也不看他,嚷嚷道:“蘇鋼還要練,明人的鋼不是蘇鋼。”
“嗯。”金世昌和王天相都點頭。
而且晉商買蘇鋼,就比較遠了,更麻煩,容易出事。
買鐵料的話,山西附近就產很多。
“除了鐵料外,還有什麼問題?”皇太極又問。
大夥都看向葡萄牙人,幾個葡萄牙人道:“點火問題。”
“明人這點火成功率太低,只有三四成。”
原來丁毅這把簧輪槍,是特製的,後面沒彈簧,和原來明國的自生銃模式相似,用牛筋加其他東西拉動,力量小,撞擊力不夠。
點火率很低,而且點火成功後,射程短,威力低。
皇太極也點頭,明人在戰場上,用的還是點火的,只有騎兵才用不點火的,可見點火的成功率太低。
“還有這短銃,零件太多,需要用到大量的工匠,咱們的炮可能就要慢下來了。”王天相苦著臉。
簧輪槍零件精巧,數量又多,連丁毅那邊都要想出模具來製造,犧牲質量,使的簧輪槍打幾槍就要換。
這邊全靠手工,又沒有丁毅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