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甘薯和土豆,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時的大員,除了明朝商人外,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商人會要購買白糖,這些人大部份賣向波斯,波斯的利潤更高,大概在十倍到十五倍之間。

丁毅同樣要求以貨易貨,要各地新異的東西來交換,我不要銀子,就是這麼豪橫。

有外國商人問大員,你到底要啥?

大員這邊說,我要工匠,新式的大炮,沒有見過的技術和人才,人口,各種奇怪的蔬菜種子,水果苗。

外國商人都覺的丁毅腦子不正常,居然不要銀子和金子,但還是很多人開始想辦法,必竟人口種子什麼的,有時候比銀子偏宜多了。

而賣給這蠢笨的大明人,可以賣個高價,為什麼不幹呢?

在趙大山第二次去泉州後,有天丁毅習慣性吃早餐,府中的侍婦們端上來幾盆菜,讓丁毅看的目瞪口呆。

一份是蒸的紅署,一份是土豆泥。

丁毅趕緊把段高林叫來,這才知道,甘署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傳到大明的福建和廣州。

1593年福建華僑陳振龍在呂宋(菲律賓)經商,發現甘薯好種又好吃,擬將甘薯帶回國內種植,卻受當時統治呂宋的西班牙人所禁止,他很快想辦法將甘薯藤苗置於汲水繩中,歷經海路7晝夜,至農曆5月下旬到達福州。

後來,福建旱飢,陳振龍的兒子陳經倫向巡撫遞稟甘薯的好處,巡撫金學曾下令種植,果然產量高而且又好吃,養活了很多百姓。

而土豆這時剛剛傳到大明朝,徐光啟在1628年的《農政全書》中,記載了土豆。

目前還沒有大面積推廣,大員這邊還是荷蘭人帶過來的,暫時小面積種植了一部份,主要是荷蘭人喜歡吃。在大員的原居民和明人百姓,都沒的吃。

但很奇怪,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明朝很多地方都沒有推廣,連福建這邊,在金學曾巡撫走後,甘薯慢慢也變少了。

丁毅大喜,馬上下令推廣種植甘薯和土豆,更讓阮思青和自己回去時,把種子和苗送到旅順和皮島還有濟州,登州暫時不種。

丁毅又問,有沒有玉米?段高林一臉茫然。

歷史上玉米應該進入中國了,但不知現在哪邊有。

不過丁毅和外國商人說了以貨易貨,估計用不了多久,可能會見到玉米。

------------

11月28日,趙大山在泉州呆了兩天,又有點想回大員了。

主要泉州這裡有施永這王八蛋。

丁毅再三提醒趙大山,千萬要小心施永,這人是變太的,神經病一樣。

他要知道丁毅的親信在泉州,鄭芝龍又不在,很可能做出點出格的事。

趙大山也不敢呆太久,怕被人發現。

正準備回去時,親兵回來報告,鄭芝龍回來了。

趙大山大喜,趕緊帶著禮品上門。

鄭府門衛進門後沒多久出來,說,鄭總兵不在家,你改天再來吧。

趙大山一聽就知道假的,他不在家,你還要進去問?

但鄭芝龍明顯不想見他。

換成別人這態度,趙大山直接扭頭就走了。

但他記著丁毅的話,鄭芝龍這人,還是能講道理的,如果可以,千萬不能和他開仗。

不是丁毅怕他的水師,而是實在是尊重這個大哥,更不想中國人打中國人。

俺忍了,趙大山為了丁大人的事業,也不多說,就拿著禮物站門口。

當天鄭府沒人理他,也沒人來趕他走。

到了晚上,天寒地凍,趙大山的親兵們在街上買了好多棉被什麼,三人就包裹成一團,睡在鄭府門口。

福建這邊,11月天氣很好,白天比較熱,但日夜溫差大,晚上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