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3章 我要產量要翻倍,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1月19日上午,趙大山拿著丁毅的親筆信,和幾件禮物,帶一條船前往泉州面見鄭芝龍。

當天丁毅把大員的重要人員都叫到場,先參觀了一下製糖,再開了次大會,分配任務。

從皮魯特口裡得知,大員現在年產砂糖為5000多擔,這時的一擔為120斤,大概60多萬斤。

主要是賣往日本和波斯(伊朗)。

賣往日本的,都是大明商人為多,比如丁毅這樣的。

賣往波斯的,基本都是其他國家的商船。

丁毅帶著東江諸將,先參觀了製糖過程和車間。

這邊製糖的地方叫糖廍,由壓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構成。

其所產的糖為赤糖,即黑糖,這些糖有部分會再經由“糖間”,利用泥土過濾掉雜質,就加工成了純度更高的白糖。一個糖廍,就是一個小型的製糖加工廠。

製作黑糖比較簡單,大夥專門看了製作白糖。

工人們用黏土和紙過濾黑糖,時間有點慢。

這邊負責製糖的人叫段高林,原本是泉州人,最早一批移民到這裡,來了已經有十一年。

段高林四十多歲,一臉和氣,還能說流利的荷蘭話。

據他介紹,他專門負責製糖,賣由荷蘭人來。

他手下的工人大部份都是婦女,還有12歲以上的小孩,有少量中年男了。

成年的壯年男子,要麼種田,要麼建堡,有時也會來幫忙。

丁毅等人轉了幾圈,發現他手下很多人,但效率很不好。

很多小孩子沒事幹的時候都在玩,婦女們也在聊天。

比如一個糖廍裡面,熬糖時只需要四五個人,卻圍了十幾個。

大部人都在聊天,等著。

非常沒有效率。

段高林還是當地的長老,以前做為長老的福利,他家的田,每年每甲少交五石。

看完後,丁毅先問段高林:“你手下現在一共多少人,只算婦女,有成年人。所有15歲以下都不能算。”

段高林猶豫著:“大概,好像,六七千人吧。”

他馬上又道:“但大夥並不是全在這,有時家裡會忙,有時其他地方也需要人手。”

總之就是不固定的,他每月就是保證有五萬斤糖出產就好。

丁毅覺的這糖產量還能大幅提升。

“婦人們有工錢嗎?”

“沒有,給口吃的。”

“從下個月開始,我要每月產量十萬斤。”丁毅道。

“怎麼可能。”段高林瞪著眼睛:“大人你殺了我們也沒有啊。”

每月十萬斤,每天才三千多斤,你手上五六千人,隨便弄弄都有的。

丁毅覺的十萬斤都少。

馬上又加句:“十萬斤最少。”

“沒這麼多甘蔗呀。”段高林叫道。

丁毅這才想起,但他也不急,又陸續看了種甘蔗的地方。

回來之後,他叫來製糖的負責人段高林,二十幾個小頭目。

“我看了下甘蔗,沒什麼大問題,有些種的比較遠,你們都不派人去拿,全部就近。”

段高林臉色通紅,小頭目們也不出聲。

不過他還嘴硬:“全拿回來,還是達不到要求。”

“加大種植,改良種植方法。”丁毅雖然不記得鄭成功在臺時期,才輸入了新的蔗苗,改良了技術,讓產量提升了很多,但是他知道,萬事只要肯想辦法,總可以解決的。

眾人面面相覷,都不出聲。

丁毅又道:“明天我會公示各地,並派人宣讀。”這是防止有人不識字。

大夥看丁毅,不知道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