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賺錢神器,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次南下,主要是買船和買貨,及尋找人才。

南下時,阮思青被留在登州,他現在暫時在登州負責丁毅精鹽的銷售,但不會長期呆在這裡,丁毅主要是讓他掛個職,擺掉商人的身份。

登州這邊的賣場,以後都用上好的精鹽,價格也不會貴,但限量出售,登州精品大賣場的口碑,也有一半是靠無沙的精鹽撐起來的,又因為每天限量,所以也不會壓炸其他鹽商的利潤。

阮思青借用登萊水師船隻幫丁毅將登州士紳們熱心捐助的糧米運回旅順,同時把皮島的貨物拉到登州來賣,他一人身兼多職,還是相當忙碌。

總體來說,他和秦楠相當於是幫丁毅在賺錢,目前還沒看到利潤,但不久的將來,肯定會越來越多。

九月九日,丁毅到了松江。

這個時代的松江,是產鹽大區,鹽的質量好,價格低,但因靠近南京,基本被南京勳貴掌握。

想想登州這麼遠,京城和南京的大員們也要伸隻手,可見這個明末有多亂。

丁毅在松江沒停多久,找了幾家做棉的商家,訂購了大批的棉花,特別是棉布。

因為寒冬將至,這邊盛產棉花,他需要幫旅順的軍民新增棉衣,包括棉甲。

松江府的商家,將親自送到旅順,運費雙方一人一半。

丁毅用了一天時間談協這些生意,花了大概八千兩。

接著又在松江又購了大量的生絲,把松江市面上的絲幾乎掃空。

松江最重要的商品,一是絲,一是鹽,都是這個時代的暴利物資,但絲有季節,松江這邊每年春秋兩季產絲,這個時候正好是秋季絲剛出來,原本這個時期會有很多商人過來進貨。

但丁毅運氣真好,上個月開始鄭芝龍在福清灣試著第一次收過路費,每船一千兩,還分大小船,很多客商都在大罵,有人觀望,於是松江囤了很多生絲沒賣出去。

這次收費不是很成功,但為以後打下基礎,等幾年後鄭芝龍滅了劉香,打敗荷蘭人後,開始全盤徵收,每艘船三千兩,年入千萬,最終成為海上霸主。

丁毅當時也不知道這事,看到就買,裝了足足兩大船絲,共十萬斤,花費五萬多兩。

九月十二日,丁毅到達浙江溫州府樂清縣。

船隊從樂清灣進去,在樂清縣碼頭靠岸。

很多人包括趙大山,阮文燕也是第一次來到樂清,大夥雖然不知道丁大人為啥要到這邊來,但到了浙江之後,發現果然這裡比北方發達多了。

樂清是沿海地區,下船後,就能看到海邊到處都是鹽田,無論規模數量,都是是遠遠超過登州。

終明一朝,朝庭對雙浙的鹽課非常看重,也是巡鹽御史派的最多的地方之一。

但開始還有些用,後期已經完全無用,很多巡鹽御史,反變成貪墨最多的鹽官。

明末的時候,大明朝以前的鹽法,什麼開中法什麼法的,早就蕩然無存了,目前基本都是當地的管鹽的官員是最大的鹽商,每個鹽商身後必然有朝庭勳貴在支撐。

大夥都在貪國家的錢。

丁毅帶人在樂清縣城裡問了問,找到幾家大鹽商,發現鹽的質量比登州的要好點。

目前明朝鹽質最好的是松江,但以後可能變成登州了,因為丁毅的鹽不摻沙。

樂清這邊也摻,但比登州的少的多。

聽說丁毅要批發的話,對方宣告,如果入陸路,給鹽引,每擔給價八錢,如果自己有水路,不給鹽引,每擔只要六錢。

一般來說,你沒鹽引,就是走私私鹽,抓到要砍頭的。

拿回去要重新購買當地鹽引,再出售,所以比較偏宜。

丁毅也沒買,問了幾家後,相互比較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