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顆粒火藥與定裝,明末之席捲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毅接著來到匠作局。
匠作局分火器和冷兵器,還有甲具,衣物等四個分部。
原本只分三部,這次丁毅回來又多分一部,這個衣物部,他開始考慮放在後勤司還是匠作局,最終放在匠作局。
衣物部全是女性,從全營婦女中挑選精通針線活,會織物的女子一百多人。
她們主要負責做衣物。
之前的明軍們啊,真是大部份都是衣不遮體的,徐大堡的兵還好點,當日徐大堡大勝,奪了很多後金軍的衣服。
後來收的旅順兵馬,和東江來人,簡直慘不忍睹。
這次丁毅從登州回來,買了大量的布料和棉布,袁崇煥發餉的時候,也送了一批新的鴛鴦戰襖。
但不出意外,以後明軍們就這麼一套衣服,用不了多久就會穿成破爛。
所以丁毅組織人手,開始替全營製作新衣,丁毅的要求是,所有明軍將士,夏裝,秋裝,冬裝各兩套。
然後等全部做完後,再做出來的,裝放到軍民服務中心,讓老百姓和軍人自己需要的買。
比如軍人的家屬,到時肯定會想買的,因為他們家有餉銀可以消費。
衣服的式樣皆按明軍式樣來制,丁毅不打算推陳出新,至少現在是不會這麼幹。
以丁毅和匠作局的估計,一百多人大概三到四個月能完成全營軍士的配裝。
到時每天少量製作衣服拿到軍民服務中心售賣,其餘人可以在匠作局幫忙,這也是丁毅為什麼要把她們放到匠作局,而還是後勤司的原因。
匠作局火器部有很多事要做,丁毅這次買了大量的硝石,硫磺,但火藥買的比較少,這玩意市面上光明正大流通的不多。
但他的兵馬今後要以火器為主,所以必須要大量的火藥。
他決定回來後燒木取炭,然後自己配製火藥,這裡就需要大量的婦人來幫忙工作。
丁毅趕到時,火器部正有人在配製火藥,李忠義也在現場看著。
他們用的是丁毅介紹的黑火藥最佳比例,74%硝,11.5%硫,13.5%的木炭。
在邊上百米外,還有人在燒炭。
燒炭的方法也很簡單,不但丁毅知道,遼民中,工匠中也大把人知道,大家七嘴八舌。
然後選用了兩種方式,一種是靠山坡面挖窯洞,在洞裡堆滿木頭後,點火燃燒著,再覆蓋,上面先留孔,讓木材在窯內經過不完全燃燒,炭化,揮發物逸出。
另一種是讓工匠制大鐵桶,把木頭放在鐵桶裡,鐵桶下面燒火,四面留煙孔,以保證氣流,大火燒幾個小時,然後覆蓋煙孔,使其經過不完全燃燒而炭化,最後冷卻,開啟鐵桶後,就是精緻的自制炭。
前者製成的炭可以用來民用取暖,後者很適合制火藥。
還有人提議,制炭前先把木材曬或涼一兩天,則更好,而且用硬木製炭最佳,但旅順這邊松柏木較多,硬木較少。
李忠義帶著丁毅看他們製作過程。
每個婦人都拿著研缽和研體,有的磨硝,有的磨硫,有的磨炭,每人磨一種,磨完之後,都要清洗才能再磨。
全部磨成粉後,按比例配製,再放到一起磨。
這時候磨的時候就比較小心,附近五十米內不能有煙火,遠熱熱源,速度不能太快,動作要柔和,大概要磨十五分鐘左右。
明代的火藥到這裡就算做好了。
但丁毅的沒有結束。
因為他要弄顆粒火藥。
顆粒火藥在十四世紀歐州已經出現,這是火藥技術的一場革命,也是火器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在這之前,包括現在的明代都是用粉末火藥當發射藥,這有很多缺點,運輸不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