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 十年之功,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34章 十年之功
萬曆十一年十月,京師。
露華暗卷,紫禁城滿是金色。
太液池邊,也是層林盡染。
而在太液池池邊密林裡,正散步的朱翊鈞瞅了李時珍呈來的金雞納霜一眼。
金雞納霜,也就是奎寧,是朱翊鈞命內廷製藥師,將他讓福建巡撫金學曾和提舉福建市舶司劉斌想辦法從海外搞來的金雞納樹,用石灰等提製出的藥品。
此藥對治療熱帶地區流行的惡性瘧疾有奇效。
“急遞送去雲南和廣東了嗎?”
朱翊鈞瞅了一眼後就問起李時珍來。
李時珍回道:“送去了,也按照皇爺吩咐,讓他們的隨行醫官與《肘後備急方》裡的治寒熱諸瘧方配合使用。”
朱翊鈞聽後點首。
《肘後備急方》裡治療瘧疾的主要成分是青蒿素,是華夏文明對瘧疾的治療經驗。
而金雞納霜本是印第安文明在熱帶環境長期受瘧疾困擾而總結出的治療方式。
但兩者各自用久後都會產生耐藥性,也對不同的瘧疾才會有神奇效果,所以,朱翊鈞早讓李時珍讓隨軍醫官記得配合使用。
“改太醫院設立醫部和醫籍制度改革的事,卿和內閣商議的如何?”
而這時,朱翊鈞突然問起李時珍別的事來。
李時珍回道:“正如陛下昔日所諭示的那樣,將醫籍制度改製為醫士制度,具體而言就是:一是准許非醫籍子民和宗室子弟從醫;二是從醫者欲獲取醫士資格需經醫官考試;三是醫士同文武諸生,享朝廷廩食,根據從醫水準享一月三鬥到六鬥不等的廩食,另可見官不拜,可向所在官衙申請編纂藥典與醫典以及研製新藥等官帑使用。”
“這樣很好。”
“但也別對沒取得醫士資格的大夫予以行醫限制,而單純以庸醫邪教論之!”
朱翊鈞說著就對張宏吩咐說:“把朕的話傳於內閣知道。”
改革大明醫療制度,是朱翊鈞早就在做的一件事,從他讓李時珍設醫館培養朝廷官派的孤兒為大夫開始。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
所以,朱翊鈞一次性給了李時珍很多孤兒讓他培養篩選,到如今也篩選出幾個不錯的良醫苗子,被安排為了醫官,到軍隊或者宮廷任職,以及各地方去開設官辦醫館。
而大多數被培養的孤兒則只是成為了普通醫護,負責給這些人打雜,同時繼續進修。
“朕讓你用朕賜予你的顯微鏡觀察水窪觀察的如何?”
朱翊鈞突然又問起李時珍別的事來。
李時珍眉目激動之色難掩,而忙回道:“頗受震撼!想必生水致病皆因顯微鏡才能看見的微小之物而起,而非僅僅是邪氣所致。”
朱翊鈞微微一笑:“你多觀察,朕會將自己觀察總結的本子給伱參考,你自己再總結總結,爭取找出這些細小微生物的特性與可能致病的機理出來,或可利於本朝醫學發展。”
李時珍拱手稱是。
影響一個文明能否存續與擴張的除了糧食產量和科技水平外,就是對細菌的適應能力了。
一場鼠疫把歐洲中世紀的文明直接乾沒。
而天花也讓印第安更加無法對抗歐洲的入侵。
大明接下來要想透過對外擴張的方式解決生齒日繁的問題,對衛生的認識就必須也要有所進步,至少得知道細菌的存在。
歷史上,也因為受瘟疫影響嚴重,而導致北方經濟加速崩潰,所以不能迅速解決內憂外患的大明崇禎朝就因為北方瘟疫流行,而使得當時的名醫吳又可開始對病毒與細菌的傳染產生了初步的認識,且因此寫了《溫疫論》,使得瘟疫沒有在接下來的清初造成更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