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外分田,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能吃苦!就是窮苦倭奴出身的!”
“你養她也不難,每天就給兩頓飯就行。”
這牙人笑著說後就道:“將當發個善心?人家父母帶她從薩摩那邊跑來也不容易,如果不是跑得快,早被島津家逼為娼妓了!”
時下倭國處於戰國時代,戰火不斷,各藩大名為征戰也不注重休養生息,反而壓榨平民甚重。
所以,大明東瀛反而是這裡最太平的地方,所以許多倭人平民都會逃來這裡為奴或者被賣來這裡為奴。
總之。
後世備受人感興趣的日本戰國時代對當時的普通倭人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時代。
據記載,有倭人為了躲避戰亂不惜做入教西夷傳教士的奴隸,有西夷的傳教士的倭國奴隸一度達到五萬之數。
閒話少敘。
正因為時下倭國是這一背景,所以這倭女也伸出了兩手指,也彷彿是在說給她兩頓飯吃就行。
“來潮了嗎?”
高自嘉問道。
“來了,能生養。”
這牙人回道。
高自嘉聽後點頭,又問:“她能說我們官話嗎?”
“能聽懂一些,但不能說。”
“只因沒訓練多久。”
“要是能說肯定會賣貴一些了。”
“但她笨,怎麼都學不會說,只好先賣了。”
“生養不影響的。”
這牙人回道。
然後摸出了五個錢來,給了這牙人。
這牙人就領了錢離開了這裡。
高自嘉則從自己袋子裡拿出一張胡餅來,給了這倭女:“餓嗎?”
這倭女忙磕了頭,拿了過去,吃了起來。
高自嘉見此笑了笑,就繼續侍弄起自己的新田來,且對這倭女說道:
“你們這些倭人啊,還是不會養田啊!”
“這麼好引水的田,卻沒有用木牛耕過,還沒有灑脂麻籽餅與蘿蔔籽餅,另外這田明顯土性帶冷,該啥骨灰的。”
高自嘉說著就蘸取了一點田裡的土在嘴角舔舐了一下,說:“還得在插秧時撒點石灰淹苗,因為這土和醋泥一樣酸!”
高自嘉從十二三歲時就開始和父母下地幹農活,和許多漢人農夫一樣,有著很豐富的務農經驗與技術。
只是因為生產者往往並不容易靠勞動致富,所以高自嘉在這之前也就還是成了流民。
但無論如何,如今高自嘉在來到倭國成為新的自耕農後,在農耕技術方面,的確要比倭國本地農夫強許多的。
畢竟他背後是一個幾千年農耕文明的技術積累。
而倭國這些年一直處於戰國時代,沒有大一統,最近一次大規模農耕革新還是在宋代,靠宋代時來到倭國的一些漢人遺民帶來的農耕技術,提升了農耕技術,所以倭地在農耕技術上是落後於大明的。
沒錯。
這個時代的不同農耕帝國在農耕技術上是有差距的,有農耕帝國還是刀耕火種,有的農耕帝國則已經出現了複合農業,以及開始使用原始的化肥技術與改良土壤技術。
大明便是後者。
高自嘉所說的灑脂麻籽餅與蘿蔔籽餅在田裡,在後世經過研究後發現,就是補充銨肥與鉀肥用。
而且,在明朝時期,農夫們還總結出各種植物化肥的差距。
據《天工開物》在《乃粒》中記載,明人已總結出七種可以作為化肥加工的植物籽粒,有脂麻籽粒、蘿蔔籽粒、油菜籽粒、油桐籽粒、樟樹籽粒、烏柏籽粒、棉籽粒,且還認為,脂麻籽粒、蘿蔔籽粒的增肥效果最好,其次油菜籽粒,樟樹籽粒、烏柏籽粒、棉籽粒效果最差。
至於木牛,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