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輿論碾壓,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念華!你這媚上奸佞,就不怕自己也落得個如此下場嗎?!”
張文熙在獲得皇帝准予後,就真的在鳳陽一帶大肆查緝起役使營兵的情況來,甚至還開始查起役使衛所兵的情況。
於是,大量鳳陽地方上的文臣武將被逮拿或被革職,士紳等也因為役使營兵被革除功名或流放。
淮揚兵備副使盧聯桂就在被逮拿進京時,大聲叱罵起張文熙來。
張文熙不以為意。
他仗著皇帝給他的武選司權力,拉攏了一幫也想進步且沒有役使士兵的鳳陽武臣,站在自己這一邊,使得盧聯桂等官僚士紳雖然不能再役使朝廷計程車兵且開始克削士兵發財,但也只能在明面上忍氣吞聲。
但張文熙這樣做,畢竟是在得罪官僚地主階級,所以代表官僚地主們利益的官僚,自然也對他恨之入骨,開始在朝堂上彈劾他,也在民間詆譭他。
“臣劾鳳陽巡按兼樞密院武選司員外郎張文熙虐待士紳、構陷官將,使地方民怨沸騰,官員人人自危!”
這一天,禮科給事中陳燁就給朱翊鈞上了一道劾張文熙的本。
首輔申時行看後,就傳見了陳燁,問:“張文熙如何虐待士紳、構陷官將?”
陳燁便拿出揭帖和小報說:“回元輔,有揭帖為證,有淮揚一帶的大量揭帖民間小報透露,張文熙為向樞密院證明自己整頓軍務得力,強誣兵憲、遊擊、千戶等役使營兵,乃至還敲詐大戶,逼大戶繳納書儀五百兩,否則就誣其役使營兵為奴,強索其人。”
申時行接過這些揭帖和小報看了起來,看後就道:“此不足為證,誰知道是不是誣陷,不過你是給諫,倒是可以風聞言事。”
“元輔說的是,但下僚恐這樣下去,鳳陽官將會因為自危而辭官,而大戶只恐遷走他方,或者減少支出,使地方商貿大受影響,進而導致流民增加。”
陳燁這時回道。
申時行道:“這只是你的猜測,不能讓陛下聽伱一面之詞。”
於是,申時行就票擬陳燁的奏疏處理意見是令張文熙上疏自辯。
御史原一魁則因此認為申時行是在包庇張文熙,故上疏彈劾申時行庇護私黨,內藏奸猾之心。
朱翊鈞直接下旨讓原一魁充軍流放安東奴兒干。
官僚們彈劾張文熙,他作為皇帝可以不必親自下場表態,但彈劾首席領班大臣申時行,他這個皇帝就必須立場明確,不然只會讓申時行也怕再作為。
原一魁被充軍流放,其子原元榮則上疏請代。
朱翊鈞當即御批不準,言孝不能代忠,禮不可亂,只以洪恩賜原元榮隨同其父去奴兒干。
原元榮接到聖旨後張大著嘴,半晌沒回過神來,他沒想到皇帝不吃這一套。
不過,原元榮的行為倒也獲得了很多官僚的同情,一時間許多官員紛紛上疏,言原元榮孝心可嘉,朝廷如此處置太不近人情,會令天下民怨加深,更會堵塞言路,使官不敢言。
不過,這些上疏的官員皆紛紛被革職。
政治這東西本來就是有我無你,中央朝廷的朱翊鈞和執政不可能允許底下的官僚們跟自己對著來。
張文熙的自辯奏疏沒多久也送進了京裡,申時行票擬處理意見時也表示相信,且反將陳燁貶外調為東瀛按察僉事,其實就是貶官流放。
畢竟京官外調為關內地方官都算是明升暗降,何況是出海去東瀛任按察使僉事。
鳳陽的官紳豪右們,對此自然是大為失望,開始在民間小報上和日常言談中表現出對陳燁、原應魁等的同情心。
只是他們也只能如此做,而也不敢真的對抗朝廷,倒是於民間更加變本加厲地編造謠言抹黑起張文熙來。
不過,只是很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