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文盛武強,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帶還留有一批暫時因病的厲害而不能上船離開的北兵。
而南兵也因為兵力有限,不能展開守大城,也不得不開始從洞烏與阿瓦撤離,在蠻莫和隴川一帶設寨留兵駐紮。
莽應裡等在這之後,就從山裡出來,回到了洞烏。
然後,莽應裡就一路看到的,自然是千村寥落荒廢,路皆血凝成硃紅色,街道空空,碑刻皆被磨去,書籍法典與戶籍人口冊皆不存。
“毀我文化!”
“斷我根基!”
“欺人太甚!”
莽應裡呲牙咧嘴地大喊了一聲,然後就坐地痛哭起來。
作為野心極大的霸道君主,莽應裡從不落淚,但現在他哭的像個孩子。
“王上,明軍竟給城裡的得瘴氣平民留了不少治瘴病的藥和棉布。”
東籲侯這時走來說道。
莽應裡聽後止住淚水,道:“藥和棉布全部收上來,本王得用來做大事,得病的平民全部燒死!”
“是!”
……
“恩輔,你為什麼在撤離之前還要把沒用完的藥和棉布留下?”
雒依仲有氣無力地躺在擔架上,問著坐在樹蔭下的鄒元標。
鄒元標道:“洞烏、阿瓦一帶既然來不及盡剿,那就更得施仁!”
“得讓當地民眾知道,我們天朝才是真正得天命的仁義之朝。”
“將來才讓他們接納我們的儒生過去,或者願意主動成為儒生,這樣才會承認天朝是最具仁愛的地方,天朝的文化是最具仁愛的文化,天朝也是最具正義的地方,只要是優秀的人,就會願意來為我天朝服務,而推翻他們自己的暴政,甚至希望透過歌頌天朝提高他們當地的地位。”
“倒也是,若真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無疑是上策。”
雒依仲說後就咳嗽了起來。
作為北方人,雒依仲對暑熱的耐受能力要差一些,也就最終還是中暑生了病。
而鄒元標因是南方江西人,那裡除了廬山是避暑勝地外,夏季也很熱,所以倒也適應一些,還沒熱出病來。
李如松因為撤離的及時,倒也沒有生病。
不過,他們這些北兵這次不是從海路撤退,而是陸路撤退的,因為雲南雖臨近緬甸,但大部分卻因處於高原而四季如春。
所以,李如松等北兵撤回到雲南後就很快不再有暑熱之感。
“當加快對雲南進行改土歸流,而能作為隨時征服緬夷的坐地。”
楊鎬也在同李如松一同回來時,向李如松提起了這一點,李如松聽後頗覺有道理,而因此把這個想法寫進了密奏裡。
朱翊鈞因而在這不久後得知了楊鎬這人,因而吩咐說:“傳旨,將此人和葉向高皆提為侍從室舍人。”
“遵旨!”
時下,春色漸濃,燕歸帝都,連宮闕里也鳥鳴不絕。
朱翊鈞這時也起身推開窗戶,看向蔓延到階前的綠色,而聽著鳥鳴,頗為恬澹地眺望起明媚的春光來。
犁庭緬甸是他親政一來的第一件武德之事。
這自然令他心情極好。
不過,他不得不承認,他做到這一步也不容易,殺了不少人,也抄了不少家。
他知道恨他的人肯定不少。
但朱翊鈞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崇敬他。
因為,自他親政以來。
文治上,推古今之學,而不因朱廢王,故使是王、陳等今朝大儒入孔廟。
武功上,大軍南北對進,攻下緬地首都阿瓦以及重鎮洞烏、東籲、達貢等地,使李如松等有機會勒石於緬,且擄回大量黃金,是他即位以來第二次令大軍跨海遠征,不可謂值得彪炳於史冊之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