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越進朝鮮,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遼東都司衙門。
李成梁在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李松面前彙報起了自己關於問罪朝鮮的具體構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李松沉吟片刻後道:“這樣一來也就是兩萬五千兵馬。”
接著,李松就問李成梁:“以寧遠伯看,幾個月可達漢城,令李氏賠罪成功?”
“最多兩個月,最少一個月,關鍵就看平壤何時能下。”
李成梁回道。
李松點了點頭:“大軍合計兩萬五千餘人,每人一日食糧一升五合,馬匹和騾子就得兩萬六千餘匹,每一匹日給料豆三升,把總以上等官與其馬另算,每日要糧三百七十石,要料豆七百八十石,兩個月則要糧兩萬兩千餘石,豆料四萬六千餘石。”
“同時還得在各新佔之地,留谷與豆料以備不測,這樣的話,拿下義州和平壤後,得留谷兩萬五千餘石,豆料要留三萬多石,多餘的作為就地用民夫和所俘之戰馬用。”
李成梁接著又說道。
李松則擺手道:“這些不是問題,朝廷清楚,我們也清楚,遼東都司儲備糧食和豆料是足用的,得益於清丈田畝,漕糧北運不少,何況朝鮮義州等地不可能沒有府庫儲存,現在問題是,只兩萬五千兵馬真的夠一舉克平壤,而攻下漢城嗎?”
“撫院勿慮!”
李成梁拱手回了一句,就道:“兩萬五千餘兵馬已足夠!畢竟遼東還得留兵防蒙古、女真;”
“何況,錦衣衛這邊,不是已經因準備徵倭一事而早增加細作於朝鮮各地嗎,撫院可請許緹帥派負責朝鮮錦衣衛諸訊息打探的人與鄙人一同過江,策動城內錦衣衛細作作為內應,或許可以不戰而下諸城,而收奇效。”
“本院正有此意。”
李松點首,就看向駐遼東負責遼東一帶敵情打探的錦衣衛指揮僉事許茂橓:“緹帥以為如何?”
許茂橓雖然是直屬錦衣衛,但在遼東是聽李松節制的,而為巡撫李松隨時提供情報支援,所以,他也就拱手回道:
“寧遠伯所言沒錯,眼下在朝經商的漢人不少,也多願意主動為我錦衣衛提供情報,這次攻朝,他們肯定也願意為內應,而立功得一官位,畢竟對於我漢人而言,經商賺錢還是不如立功封官夠光宗耀祖的!”
“那好,方略就這麼定下來!”
“至於內應,就請許緹帥這邊去策動,只要立功,本院就給他們請功封官!”
“本院這就行文樞密院與薊遼總督周部堂,調山海關吳惟忠部五千南兵,同寧遠伯所率遼東鐵騎一同過江,且請其受寧遠伯節制。”
李松說著就讓自己幕僚立即執筆寫公函。
半個月過後,在樞密院的回函與薊遼總督周泳的回函快馬皆到的同時,山海關參將吳惟忠也已收到薊遼總理戚繼光的調令,而已開拔往遼東都司而來。
等到十一月中旬,吳惟忠就率南兵到了遼東都司。
而李松因此再次召集諸將議事,問李成梁和吳惟忠道:“眼下大軍已是箭在弦上,二位可還有要補充的?”
吳惟忠道:“請用遼東水師運我部大公子所鑄重炮,沿海執行,或將來有用,即便無用,也可以留著將來駐兵時添置使用。”
李松點首:“可以。”
李成梁則道:“鄙人無他議,只是兵貴神速,雖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這次是為到漢城問罪,非滅朝,故為儘快突破沿途要隘,當先令騎兵迅速趁夜渡江先拿下義州,再回軍護糧,等吳將軍部進抵義州,則騎兵再突襲安州,直到進抵不能突下之堅城為止,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