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處置大儒名士,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這些文官們個個不同心,朱翊鈞放心了許多,也就更加沒有玩不過這些人的擔心。
尤其是在張居正提到他最擔心的反而是君權旁落,而皇帝真讓何心隱這些離經叛道的人肆意挑戰綱常的話後,朱翊鈞更加確定,往往選擇死忠於他的人並不是因為笨不知道反抗,反而會是最聰明的人,而意識到只有忠於君王讓中央集權讓國家只有一個領袖才是最好的局面。
因為這片大陸上已經上演過很多次分分合合,而每次都是分則大亂,人命賤若草芥,而合則是天下太平,雖人如牛馬但至少不至於擔憂活不過明日。
所以,很多本來足夠聰明也足夠有手段和權謀的人,卻選擇了視君如父的理學思想,選擇了絕對忠於皇帝。
哪怕自己握有可以造反的實力,哪怕皇帝負自己千百遍,也不負皇帝,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不恪守這種規則,就會人人稱雄,就會人人不得安寧。
這也是華夏的特殊之處。
因為文明統一的緣故,一旦地方割據自治,就會有人傑想著大一統,哪怕是投靠外族的,也是想著策動外族統一中華。
朱翊鈞因而意識到自己還是應該選擇繼續集權,做一個真正獨治的中華帝王。
因為這是這個時代大多數精英的選擇。
比如戚繼光、張居正,或許還得加個申時行。
無論他們做這樣的選擇只是為鞏固自己的權勢,還是覺得這是維護天下長治久安的根本。
至少,他們都選擇了對皇帝絕對忠誠。
當然,他們也不是對皇帝完全沒要求,他們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君父能寬仁對待他們的,能勤政治國的。
除此之外,朱翊鈞覺得,自己還是繼續先把何心隱這些思想太超前的人,關在錦衣衛詔獄為好。
這樣做,既是避免這些人出去亂了天下,也是存續這個時代不被理學容忍的新思想。
畢竟理學如今雖然任然是統治地位,但也的確也是中華文明進入到近代文明的阻礙。
而何心隱這些人的新思想現在看上去離經叛道,卻是將來中華文明避免再被外虜欺凌、漢人強大起來的希望。
要知道,理學他雖然強調服從,但也磨滅個性,使國家保守內斂,乃至民眾也保守內斂,乃至懦弱不知進取。
故而,漢民族在歷史上可以被一個人數本來不過十萬的建州女真奴役,也被又矮又只善於村戰的倭奴欺辱的不行。
所以,中華還是需要新思想的。
朱翊鈞也就需要讓這些新思想繼續存在且演化,而留在自己身邊可控的區域看著,也能便於及時糾正新思想的發展方向,避免在外面過度演化到不可控的地步。
“現在又抓了哪些大儒名士去詔獄了?”
朱翊鈞這一天,也問起了張鯨關於按照何心隱的口供抓人進詔獄的事來。
“回皇爺,最近抓了王世貞與原翰林掌院王錫爵之女王燾貞,即稱曇陽子的名士。還有云南的李贄也已押解進京。”
張鯨回道。
朱翊鈞聽後點首,問道:“詔獄裡那些大儒名士可安分?”
張鯨回道:“很不安分,猶如瘋子!一會兒彬彬有禮,坐而空談諸子學問;一會兒又不知怎麼又對罵起來,還指揮詔獄裡錦衣衛一定要杖殺了誰誰,說不殺此人則天下難安,乃至要親自動手的。”
“既如此,讓北鎮撫司擴建一下詔獄,每個大儒名士一間牢房,以免打架。”
“他們無權奪走誰的性命,只有朕才有生殺予奪之權,但每間牢房要挨在一起,就彷造閩地圍屋那種形式建,中庭設為空地,允許他們每人輪流到中庭講學。”
“講學無限制,但是行事說話要有王法,故而在講學期間,誰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