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 欽定統帥,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15章 欽定統帥
申時行和方逢時也相視一笑起來。
李成梁主動願意把自己李家獨佔的遼東商貿之利吐出來,自然是一件讓他們也很高興的事。
儘管申時行、方逢時都是張居正時代就跟著張居正一起改革,如今也依舊是支援改革的朝廷重臣。
但他們也很清楚,朝廷真要想在遼東進行改革,即擴充稅源,且利用商貿手段控制遼東女真與蒙古諸部,那李家無疑是最大的阻礙。
因為無論是關內的權貴官紳還是關外的女真蒙古貴族都是躲在李家幕後,由李家做中間人。
所以,朝廷真要在遼東改革,第一個要動的勢力其實就是遼東李氏。
而偏偏現在李成梁主動割肉,這自然會讓朝廷在遼東的改革少很多麻煩。
於是,申時行就先稟道:“陛下,寧遠侯如此深明大義,故對其所請關於看管其侄子不嚴且縱得弟子不法之罪,內閣令三法司議後認為當敘其功而從輕票擬,只奪其本人太子太保銜,示以薄懲;”
“另看在他李氏一門在遼東數次大捷中為國有功的份上,不予牽連;只抄李如檳一方家產與家奴,另只帶其首級進京,傳於九邊!”
“至於寧遠侯所奏遼東開邊之事,當由政事堂合議一下,由內閣國稅司、司禮監、六科、錦衣衛、都察院各派一名官員去遼東,會同遼東巡撫、安東大都督府守護寧遠侯議定開邊事宜與榷關關稅事宜,所收關稅統歸內帑,作為天子將來賞武臣士兵等金花銀使用。”
“如此一來,雖然時下滅緬在即,但卻可不用想著挪用國帑做金花銀之賞。”
“國帑也就能更多的用來強驛路、增建邊城。”
金花銀一直是朝廷的一項大開支,而且是不得不花的,因為維繫天下各處官兵對朝廷的忠心以及軍紀,本質上就是靠銀子來維繫。
只是皇帝才是帝國軍隊的統帥,所以這筆銀子基本上是由皇帝出。
如今申時行也就主張把遼東增加的利作為金花銀,而避免因為戰事需要國帑貼補內庫。
朱翊鈞聽後點首:“妥當!內閣度支司和御馬監也派一名官員去,同寧遠侯一起合議設立遼東商行,以國家、內廷、寧遠侯府合本經營遼東商貿,以使中外之貨通於邊夷,而不以通夷論之,寧遠侯府名下現有商賈負責經營,所取之利按分殳分紅,虧損也照此分賠。”
分殳就是分股的意思。
明中後期開始,已出現商人資本合夥經營的形式,只是明人很多時候把分股以分殳稱之。
所以,朱翊鈞為方便讓公卿們理解,在這裡也以分殳稱之。
朱翊鈞沒有打算把李家在遼東的商貿產業直接拿掉。
那樣吃相太難看。
朱翊鈞也不想讓天下人覺得主動向朝廷讓利,反而沒好處。
所以,朱翊鈞就只是決定讓國帑和內廷出錢幫助遼東李氏的商號做大,彼此一起賺錢。
這樣也能讓遼地將門知道,維持良好的商貿秩序,跟他們的利益也有關係,而不只是為朝廷和皇帝維持商貿秩序。
申時行聽後拱手稱是,隨即道:“陛下,可否對出關的小額商貨予以免稅之額,可促進漢人小商販願意出關,而不再畏懼關外嚴寒;如此既增加關外漢人數量,也利於活躍關外商貿,降低普通番夷劫掠的意願。”
“準!”
“你們內閣議一議,免稅額度定為多少合適。”
“凡出關者,只要貨物價值不超過一定數額,皆可免稅,尤其是百姓日用之物而非奢靡的東西,如土布、陶瓷器皿這些,免稅額度可以定大一些,既讓本國普通商販更願意出關牟利,也讓普通夷民購買這些商品的成本遠低於劫掠這些商品的成本,達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