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給朕反思,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行便起身說:“陛下,臣認為,當下首在調補大臣,內閣七部和五軍都督府樞密院都還缺大員,以至於中樞政務冗雜得不到及時處理,也不足以在接下來為其他大事。”
“此言在理!”
“侍御司先下旨,著吏部主持廷推閣臣九卿,七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寺正卿與掌道御史,共相推舉,而擬選出三名供朕推選,主推一名,陪推定為兩名。”
“另外,需要補足的五軍都督府樞密院堂官和兵部堂官,就由在京都督僉事以上武臣與樞密院、六科、兵部、掌道御史、錦衣衛堂官從夠資格的總督提督中廷推,也由吏部主持。”
朱翊鈞點首後,就對接下來的人事推舉下達了相關安排。
明制。
凡國家大政與文武大臣出缺,皇帝會下詔令廷臣商議,然後再報請皇帝下旨定奪。
而議國家大政的會議,則謂之為廷議。
推舉重要大臣,如文臣之大學士、尚書、總督、巡撫這些,武臣之總兵這些,則謂之廷推。
不過,廷議和廷推的內容與參與人員皆是皇帝下旨決定。
而朱翊鈞對廷議基本上只限於在政事堂同政事堂執政公卿們共相計議。
唯獨廷推,朱翊鈞仍舊讓七部尚書、都御史、六科與都察院掌道御史這些官員參與,甚至這次他還讓武臣開始參與軍事主官的廷推。
原因無他。
人事上的安排,因為本就要登《邸報》,而告於天下官僚知道,以便於政令傳達,故而不需要保密,反而盯的人越多越好,如此可以盡大可能的減少用人不明或不當的情況。
所以,朱翊鈞還在讓很多重要大臣參與廷推。
而廷議需要一定機密性,自然參與的人越少越好。
兩者都需要效率,廷推參與的人太多,無疑會影響效率。
所以,朱翊鈞就在這時說道:“不過,廷推只能一日內完成,完成不了,就把爭論不下的名單呈上,由朕欽定!”
申時行等起身稱是。
接著,申時行主動言道:“陛下,如今奸佞張四維已被查明確有暗中操縱小人謀害太師之事,昔日所謂閣臣王公國光結黨言官謀私,明顯是被誣陷,以臣看,可將其從詔獄釋放,且王公善理財政,臣請重新起用其入閣。”
朱翊鈞道:“如今真相大白,自當赦免,不過就不必留他在內閣,讓他以少傅身份去議閣!”
“另下旨,大明執政學堂設財政系與經學系,讓他兼任該學堂司業,掌財政系!”
“原司業沈鯉掌經學系,所選學員,以後不僅僅是要經過經學考試合格,還得經過財學考試合格,才能館選授官。”
申時行拱手稱是,又道:“陛下,樞相方公逢時因封還下獄,還請體其忠直,復其職位,何況方公也是因奸佞所累,為存君臣大體而不得已犯顏,素聞國有敢諫之臣,必有聖主,故請陛下降慈恩寬恕其罪。”
“方卿算是忠臣也是能臣。”
“但毛病也不少,只是既然是忠臣,朕豈能一味罪之?”
朱翊鈞說到這裡就道:“但也不能冒然用之,身為君父,自當拯救他。”
朱翊鈞又看向申時行:“待其洗心革面後,才能繼續為社稷蒼生謀福祉,繼續為國家盡忠,輔朕開萬世之太平!”
“這樣吧。”
“先降諭給方逢時,讓他在詔獄反思一下自己的問題,反思好後就寫一份自查疏給朕,讓朕知道他在詔獄這段時間反思的如何,有沒有認識到自己問題,如果認識到,就官復原職,只罰俸半年即可。”
朱翊鈞這時安排道。
“遵旨!”
申時行回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