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新的時代,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總之,滅緬不在失德,而在於滅緬是滅其無德無禮之風,造其有德有禮之風。”
餘有丁說著就道:“故臣認為當滅緬,只是如方樞相所奏,滅緬需從禮從德。”
朱翊鈞頷首,看向朱賡:“起居注裡要著重記下這句,中國之君有責宣禮於天下,否則便為不職昏君!”
朱賡拱手稱是。
餘有丁一時不禁挺直胸膛,與潘晟對視了一眼。
“朕準了!”
“滅緬定為當下軍務方面第一國事!”
“政事堂諸執政務必齊心促成此功,皆使朕將來可請諸君亦上本朝凌煙閣!”
朱翊鈞這時很是鄭重地說道。
申時行、方逢時等忙拱手:“不敢負陛下之望!”
“啟奏陛下,既要滅緬,臣請以滅緬為名,令安南以及西南各土司,乃至朝鮮等,也皆出兵為天朝滅緬!”
同為政事堂執政公卿的戚繼光,這時突然起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接下來。
戚繼光又繼續闡述說:“如果安南和西南各土司等不從,正好先對他們改土歸流,宣以禮教王道!”
“只是這樣,會使滅緬之方略成功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他們從,願意出兵,則可以借用他們的力量,使滅緬之方略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安南和暹羅以及西南各土司的兵,他們更耐南蠻酷熱,也熟悉山林,都是常年生活在瘴氣密佈之地的,若能為天朝用之,自然能事半功倍。”
“薊國公所言甚是,出兵詔旨要寫明,凡臣屬本朝者,皆當受朝廷徵調之令,伐無道之國;否則就以叛禮論罪!”
朱翊鈞點首言道。
“啟奏陛下,既要滅緬,臣請再開海運,且以派水軍為偏師從海路攻緬,搗其後路!”
“臣曾因有意請朝廷開海運,而寫《海運新考》,且在寫此書時,臣專門派人出海問漢夷走私船而查過天下諸海路,據臣所知,可通航在暹羅後,而能從陸路直達緬夷後方富庶之地;朝廷完全可以因此從海路攻緬,同時也以海運助暹羅與天朝會攻緬夷!”
梁夢龍這時也起身奏道。
“一併准奏!政事堂照此合議後讓樞密院按旨遵行。”
朱翊鈞點了點頭。
從海路攻緬算是一個另闢蹊徑的思路,且也是有實行的條件的,因為這個時代的暹羅的確對大明很忠誠,歷史上還起兵奉召為大明勤王過。
而如今,緬甸也時刻想吞併他,也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大明如果透過海路聯合暹羅進攻緬甸,無疑相當於從背後捅了緬甸一刀。
當然,這也能讓大明可以藉此機會介入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
朱翊鈞不得不承認,他沒白保這些曾經跟著張居正一起改革的文臣武將,一個個在謀國方面的確有很卓越的見識。
如果他真清算了張居正,把這些人罷黜朝堂,從了那些清流守制派的願。
現在朝堂上,應該會像原歷史一樣,圍繞著的是內閣和吏部之間的爭權奪利,至於改革與佈局天下什麼的,已經不重要。
“政務方面,申師傅打算如何推行你的改制七事?”
討論完軍務,朱翊鈞就問起申時行關於政務的事來。
申時行起身回道:“啟奏陛下,臣意先著眼於太師當國時未完成的教化東瀛之大計,而展開改制七事!而對於教化東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開驛路與遷漢民過去。”
“很好!東瀛必須經營好,不能再出現得而復失的情況,如宣廟時廢交趾布政司一樣。”
朱翊鈞點頭說後,就道:“天色已晚,今日就先議到這裡!雖諸事待興,但不宜過勞,而適當休憩,退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