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本事起兵啊,只會窩裡橫!,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州士子左晉先也跟著附和起來。
“蒲州無能,任由權閹張鯨與外朝奸佞矇蔽君父,乃至任由緹騎四出,視士大夫為芻狗!我等無能,不敢公車上書,難道還不敢回鄉讀書以待撥亂反正之時出現嗎?!”
覃鴻志也在這時落著淚說了起來。
“罷考!”
“罷考!”
“罷考!”
……
一時間。
許多來文廟計程車子都開始振臂高呼要罷考。
一來和沈燾、覃鴻志等大官僚、大地主階級來往計程車子,自然也多是一個階層的,也就對時下抑制豪強兼併的朝政最為反感。
二來他們也有親友在朝中為官,也知道如今朝中態勢是官不聊生,不但很難撈錢,還很累,這個時候入仕也沒意思。
三來他們大多數南直士子,而近年來南直官紳受壓迫最重,許多和覃鴻志、沈燾都等本就是同鄉同科自然也更容易同氣連枝,甚至不少本身就是吳中行、趙用賢等的親友。
所以,這次沈燾等在文廟哭廟的效果倒是不錯,一下子策動了數百名士子罷考。
而且大多數南直士子。
不得不承認的是,因為江南自明初開始就是人文薈萃之地,中產之家多,讀書人也多,所以能在南直考出來的舉子平均質量的確相對其他地方要高,比如更熟悉工商業如何管理,更熟悉錢糧國稅如何操作,更知道如何興修水利,相當於知道更多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產業。
雖然弊端就是這些來自江南的人容易藉此機會拉幫結派、操縱朝廷財政,所以明朝一直有規定,戶部不許江浙人入職。
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人如果派到相對偏僻一些的地方,的確很擅長帶動地方經濟。
如東林黨干將左光斗就在歷史上於京畿大搞南方新型水田技術,使得京畿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還有如今的潘季馴作為湖州人,他在水利興修方面,也非常有建樹。
所以,這些南直士子一旦大部分罷考,對需要把江南的先進生產和管理經驗向全國推廣的大明朝廷而言,無疑是很不利的。
……
“罷考?!”
“什麼時候的事?!”
“多少人?”
朝堂上剛因為大家都集中火力在爭吵該讓哪位名輔列於文淵閣,而且還就是以德為最高標準還是以功為最高標準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而淡忘了內閣考成的事,使得申時行等閣臣得以專心考成,整肅吏治。
但很快,申時行就從王錫爵這裡知道了罷考這一事,比錦衣衛都知道的還快,因為他和王錫爵本身也是南直人。
“犬子說,大概有數百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江浙的人。”
王錫爵說著就對申時行道:“閣老,此事非同小可!”
“一則對天下不利,江南控天下大半財富,更是天下百技壟斷之地,往往都是江浙興起什麼,其他地方就才跟著興起什麼,江浙鄙夷什麼,其他地方也跟著鄙夷什麼,一旦江浙罷考,就會讓其他地方也會跟著效仿,同時朝中官僚只怕知水利錢糧之幹吏會大減!”
“二則與我等鄉人不利啊!照這麼下去,朝中就會以楚人、齊人、晉人為主!”
“公說的沒錯,此事非同小可!”
“僕得趕緊面聖奏於天子知道!”
申時行當即站起身來,且對王錫爵拱手道:“還請公去勸勸。”
王錫爵點首:“吾且儘量,但估計很難,如今廟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而天下之是非,又非廟堂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