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愛民的皇帝,優秀的首輔,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叫官山。
張居正、潘季馴、鄧子龍都是能臣,但他們也都是地主階層,做這樣的選擇是很正常的。
畢竟他們哪怕支援新政,進行改革,也只是維護大明的統治而已,不是說就真的是為了天下百姓。
所以,張居正才會在歷史上選擇用盤剝加直接剿滅的方式,解決流民棚戶問題。
例如,對於遷徙到兩廣一帶山區開墾梯田的漢、瑤等族百姓,因不肯被官府盤剝而反抗後,張居正也是主張直接剿殺。
張居正對當時提督兩廣軍務的凌震雲就下過“大事芟除,見賊即殺,勿復問其向背”的批示,即不問青紅皂白,格殺勿論就是。
使得凌震雲在張居正指示下,於四個月內,斬殺起事百姓四萬多人。
雖然這也算是解決了人地矛盾,只是解決方式很殘酷,算是不解決官逼民反的問題,則乾脆只解決反了的百姓。
總的來說,張居正的立場一直還是站在大地主這邊的。
他對反對他的文官的打擊,相比於他對流民的打擊還是很溫柔的
只是這一世,皇帝朱翊鈞這個大領導,因為來自後世平民階層的緣故。
再加上,朱翊鈞天生受後世十多年的教育和已經出現民族、國家、民權這些意識的社會環境影響,也就不是表面上提仁義道德而實則只想吃自己國人的那種皇帝,而是真的對自己漢人有些同胞之情,和有來自更先進文明社會的那種對弱者生命權謀生權更尊重的心理,而要求新政在富貴強兵之外還要惠民。
張居正出於忠君,加上他的改革已經得罪了天下大部分權貴官紳,只有皇帝等少部分人才支援他,他也就不得不妥協,且放棄自己本來會選擇的手段,而願意真的從聖人之道,對百姓以仁,用苦一苦當地權貴官紳的法子,來解決流民棚戶增多的問題。
朱翊鈞這時則不得不承認,張居正是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官僚。
一旦他選擇了服從自己這個皇帝的決意,就會替自己這個皇帝認真執行起來,且提前為自己這個皇帝想好相應的制度,而確保自己這個皇帝的意志得到完美體現,也就因此早就備好了細則。
“朕回去後再仔細看看,先生現在且大略說說。”
朱翊鈞因而也笑著說了一句。
張居正拱手稱是,便道:“啟奏陛下,按理,無地之民皆為氓隸也,不必慮其生死,若其亂而生事,只能行割肉補瘡之事!”
“但眼下既欲惠民,而行未雨綢繆之事,就當先設一官衙,專司籌劃興國富民之事。”
“該官衙透過對天下利弊的把控和對地方撫按所奏之改革進行議決,進而再向陛下題請撥帑銀以興國富民。”
“且這裡面需欽派大員監理督辦工程與經營進度,還得在撥款上進行督查,而不能直接將帑銀髮下去,指望一二權貴官員,能在拿到帑銀後做出一二件事來,沒準還會靡費帑銀,即便發銀,也得一筆一筆的發,而不能一次性發足!”
“另外,當建立保證制度,讓向陛下和朝廷請撥帑銀以增財利者,需先上繳一部分資財為保證才可得陛下和朝廷所撥之帑銀,以免其靡費帑銀而未能成事,朝廷真的要雞飛蛋打,錢花了不說還一無所獲,乃至因為做工之百姓拿不到工錢而產生民變,那樣即便是將這人抄家滅族,只怕也難以解決靡費帑銀造成的問題。”
“留點保證之金,逼其不敢不認真不說,還能掃尾善後,避免其未能成事後,而使又失業之遊民連工錢都拿不到進而成為亂民。”
“還是先生慮的全面。”
朱翊鈞笑著說了一句,且點首道:“朕的錢,朝廷的錢,的確也不能白花,一切都得行之有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