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新政問路,萬曆佑明,擎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六年四月十六日,張居正之父張文明被葬入太暉山。
但在歸葬已畢後,張居正沒有即刻啟程返京。
而是,張居正以回京途中,正值酷暑難當時,且欲帶至京中奉養的老母,恐難耐旅途炎熱之苦為由,而上疏朱翊鈞,請朱翊鈞准予其推遲歸期,而希望到八九月間再返京師。
朱翊鈞知道,這是張居正在試探自己,想看看自己這個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開始更信任高拱,而不再需要他返京,才藉故在四月就推說什麼恐老母難耐旅途酷熱,而希望推遲歸期這類的話。
而事實上,朱翊鈞已經透過召對高拱而清楚,高拱有張居正沒有的軟肋,最終還是不同於張居正的,留在朝中當顧問的確更適合,而真正適合為他這個皇帝對天下大政有所主張,且能掃尾善後還能擔當責任的,只有張居正。
所以,朱翊鈞也就故作語氣嚴厲道:“讓文書房持此疏到內閣傳朕口諭,問內閣諸臣,朕日夜望先生早來,如何又有此奏?!”
張鯨拱手稱是。
內閣張四維、王國光聽後大為震恐。
在文書房的太監傳諭離開後,王國光就先不服氣地對張四維說:“我們哪敢阻元輔回京,陛下怎麼把氣撒在我們身上?!”
張四維則苦笑道:“陛下的意思是,我們得替他催元輔回京,不能他直接下諭催促,以免天下人真覺得天子還離不了元輔!”
接著,張四維就嘆氣說:“如今看來,陛下的確還是很依賴元輔呢。”
王國光則突然笑問著張四維:“子維難道覺得這非好事?”
張四維一怔,旋即厲聲道:“僕可沒說這話!”
說完,張四維就甩袖回了自己的值房,低聲說:“走了一個趙內江,又來一個王陽城,一個個說話陰陽怪氣的,叫人不喜,到底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在內閣熬出頭!”
在朱翊鈞宣諭內閣後不久,內閣和六部、都察院等部門的官員會其意,紛紛上疏,請皇帝敦促張居正儘快還京。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朱翊鈞這才從百官所請,發出聖旨,言說:“朕日夜望卿至,如何卻請寬限!著留先差太監客用,待秋涼伴送老母北來,卿宜作速上道,務於五月終到京,以慰朕懷,方是大忠大孝!“
除此之外,朱翊鈞還派錦衣衛指揮僉事翟如敬星夜趕往江陵,守在張居正身邊,催促張居正啟行。
張居正則在見到翟如敬星夜送來的聖旨後,頓時大喜,忙道:“如此看來,聖命難違,只能儘快北上。”
“元輔能體諒聖意,自然極好!也能讓下官等少受苛責,實在是大功無量。”
翟如敬笑著回了一句。
張居正則因而問著翟如敬:“掌錦衣衛的餘公現在如何?”
“餘公被御史彈劾,說他受外臣私饋,且有實證,天子難掩其過,故已被髮往貴州都勻衛戍守。”
翟如敬回道。
張居正聽後因心情大好,也就對翟如敬笑說道:“如此看來,公將高升也。僕怎好耽誤公之前程。”
說著,張居正就對張敬修吩咐說:“吩咐家人,最遲五月二十日就得啟程北上,不得拖延。”
張居正說完就先去了自己母親那裡,準備親自通知其母啟程北上的事。
翟如敬則很是感激地向張居正拱手作揖。
而到五月二十日,張居正除了只見了撫按官與藩王外,沿途皆拒絕停靠,不見各地官員,以致於少收了不少饋贈孝敬,為的就是不耽誤到京時間,一路上只在錦衣衛護送下,舟車不停地往京師疾馳。
在張居正已開始返京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