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死的瘦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安排,紅樓蘊大爺,撐死的瘦子,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揚州城區有幾百條小巷,它們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可謂“巷連巷,巷通巷,大巷套小巷”。
巷子數量多,巷名也十分有趣,其中有不少對稱的名號,比如“十葷十素”、“十南十北”、“十大十小”等。
鄰近東關街的大草巷,地理位置絕佳,被很多大戶人家看中,紛紛落戶於此,八大鹽商的吳家便在其中。
吳家大宅,書房內,當中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另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
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官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
整個書房奢華而又不顯俗氣,充滿著一股瀟灑風雅的書卷氣。
此時吳家家主吳海眉頭緊皺,坐在書房深思許久,仍不解其意。
半個時辰前,鹽政衙門忽地派人送上“樂善好施”的燈籠,言明無欽差之命,不得摘落,說什麼供百姓讚揚。
這等好事,吳海絕不相信,若是欽差好說話,就不會拒絕了他們這些鹽商的“好意”。
吳海正百思不得其解,忽地下人稟告道:“老爺,揚州大營的賈參將派人拜謁,說是有什麼重要事稟報。”
吳海神情一震,聽到揚州大營,他心中頓生不妙,吩咐道:“帶他來書房............”
.............
鹽政衙門。
當賈蘊回府之時,天色漸黑,儼然已經到了酉時。
一進院門,賈蘊便瞧見忠順王坐在廳內,見賈蘊回來了,問道:“事情辦妥了?”
賈蘊拱手回道:“王爺,揚州各個關卡,下官已派人把守,揚州大營的兵馬也已經進城協防。”
忠順王點了點頭,問道:“揚州大營接管妥當?”
賈蘊回道:“尚未。”
忠順王神色如常,休說是賈蘊,便是他這個王爺,一時半會也不能掌握揚州大營,賈蘊尚未掌握,實屬正常,於是忠順王試探道:“城內的事本王已經安排妥當,何時開城,給本王一個準信。”
城內的事無非就是“樂善好施”的燈籠和派人潛伏在災民之中,準備煽動災民。
這些事忠順王早就吩咐人辦妥了,就等著賈蘊這邊安排妥當。
賈蘊並未應承,開口請示道:“王爺,東關街鄰近的大草巷和小草巷等地段,下官並未安排人馬,想請示王爺,安排些鹽兵巡視,以防生變。”
忠順王聞言皺了皺眉頭,思忖片刻便明白過來,賈蘊的意思怕是信不過揚州大營的兵馬,想安排更為穩妥的鹽兵“巡視”這些地段,人數什麼的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可靠。
鹽兵是崇明帝的心腹林如海手下的兵,常年便是與鹽商打交道,所抓私鹽者不計其數,按理來說,林如海這屆的鹽兵與鹽商是對頭,並未被其收買,既如此,自然是比揚州大營的兵馬可靠的多。
若是由揚州大營的兵馬“巡視”東關街鄰近的地段,怕是這些兵丁太過“盡心盡責”了....
“善。既如此,那你便去安排吧。”忠順王吩咐道。
賈蘊應聲道:“是,下官即刻帶著鹽兵巡視東關街,王爺可隨時安排災民入城,僅開放東城門即可。”
話罷,賈蘊復又走了出去,畢竟是辦差,便是勞累,那也是理所當然,總不能讓堂堂一個王爺去辦差事吧.....
待賈蘊離開,忠順王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