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死的瘦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鹽政衙門,紅樓蘊大爺,撐死的瘦子,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揚州鹽政衙門正廳處。

一臉疲憊的忠順王爺端坐在堂上,強打精神地看著手中的認捐薄子,臉色逐漸沉了下去。

一旁站著的賈蘊也是乏累的不行,可職責在身,只能站在忠順王身後靜待吩咐。

賈蘊一行人自京城出發,一路策馬疾行,花費十日,總算到了揚州。

既來江南籌款,自然是尋大富,江南所富者,唯鹽商爾。

整個天下的賦稅,鹽稅佔到了所有賦稅的一半,這些鹽商焉能不富。

而能管這些鹽商們的,自然就是鹽政衙門。

別小瞧了鹽政衙門,這裡的坐堂主官是兩淮巡鹽史,為大乾從五品文官。

相對於兩江總督的正二品和江蘇巡撫的從二品來講,從五品的品級確實不夠看,可這是兩淮巡鹽史。

兩淮指泰州、淮安、通州。巡鹽指巡查鹽政,御史即監察御史,職責範圍囊括了兩淮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富庶的地方,鹽稅也比其他地區高出很多。

兩淮鹽稅的各項總稅額基本維持在二百五十萬兩銀子,佔朝廷的一半以上。

由此可見,兩淮鹽運的重要性。

正因此,兩淮巡鹽御史的崗位一般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擔任。

而且巡鹽御史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監察地方百官,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眼線,兩淮巡鹽御史可以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所以,地方督撫對於巡鹽御史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惹不起了。

“真是豈有此理,拿這些銀子打發誰呢!”

忠順王將認捐簿子丟在几案上,破口大罵。

一旁的賈蘊見忠順王一臉憤懣,心中已然有數,想讓這些鹽商心甘情願的掏銀子,談何容易。

緩了緩神,忠順王復又拾起認捐簿子,直接丟到賈蘊手中,陰沉道:“你來瞧瞧,這些鹽商是如何的大方。”

賈蘊會意,開啟認捐簿子瞧了瞧,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些大富們可真是大方,兩淮之地的鹽商們捐的這些銀子,就是給每個災民施碗粥都不夠,更別說補齊缺口的兩百萬兩了,簡直是連個零頭也算不上。

俗話說“富小氣”,這話真是說的有道理,整得賈蘊也不知道說些什麼為好,便是做門面也不是這般做的。

賈蘊沉默不語,這事若是容易辦,崇明帝也不需要派一個王爺來辦差了。

按理來說,此事也好辦,只要崇明帝下一道聖旨,不信這些鹽商敢耍心眼,只是若是由皇帝下旨,這不是強逼?置朝廷臉面於何顧.....

細想片刻,賈蘊說道:“王爺,先下欽差行文,召集兩淮鹽官帶著那些鹽商來鹽政衙門,相信以王爺這欽差的分量,這些鹽商好歹給些面子。”

忠順王爺聞言沉吟片刻,點頭道:“說的也是,總比干等著好。”

話罷,忠順王對著下方的鹽政府衙門的小史吩咐道:“去下行文,詔令兩淮各鹽運史攜下屬鹽商於鹽政衙門商討捐款事宜。”

鹽政衙門除卻巡鹽御史,並未設屬官,剩下的都是文書小吏。

此時鹽政衙門的主官正是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只是林如海在一月前便突發惡疾,已然不能主事,故此鹽政衙門內沒個正經的大乾官員。

一月前賈蘊便知道林如海突發惡疾之事,崇明帝還派遣宮內御醫來揚州為林如海治病,恩寵不可謂不甚。

本來欽差來江南辦差,各地鹽官應當在鹽政衙門等候。

只不過,賈蘊一行人是輕裝簡從,一路沿著黃泛區疾行,除卻必要的休整,他們一刻也未曾歇息,比預定的到達時間早了好幾天。

做出此等決定的自然就是忠順王,賈蘊還沒資格非議。

不得不說,賈蘊以往瞭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充錢就變強開局強勢斬神!

茶大壩

七合七分後開始吃軟飯

秦天

贅婿狂飆,被退婚的我無敵了!

淡白

回村後,宅在十萬大山享受生活

少年派大星星

寒門逆襲,科舉路上她美又颯

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