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死的瘦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武勳,紅樓蘊大爺,撐死的瘦子,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便是父子舔犢情深,早就消磨殆盡。

若不是處處受制,崇明帝堂堂天子,也不需私下讓高賢籌辦內衛。

好在前兩年太上皇精神不濟,崇明帝才漸漸掌握朝堂大勢,雖不能肆意,可也比以往好了不少。

太上皇於大明宮靜養後,鮮少出面,由此崇明帝與太上皇面上才緩和不少。

崇明帝也不在意高賢的反應,隨意道:“雖說這小子行事莽撞,也有些小聰明,倒是可堪一用,不過還需磨礪一番。”

高賢曉得白天召見賈蘊後,崇明帝便對賈蘊讚賞有加,尤其是賈蘊說出願做崇明帝的“冠軍侯”、“犯大乾者,必誅之。”這類蕩氣迴腸的馬屁,極得崇明帝的心意,便附和道:“瞧著賈公子,便是個英武不凡的,若是曉得陛下如此看重,還不誓死效忠。”

崇明帝聞言冷潮一聲,笑道:“若是施些小恩小惠就能收服這些個武勳子弟,朕也不需這般頭疼。”

高賢傻樂一聲,也不敢回應,他曉得崇明帝對於京中武勳不滿已久。

所謂的京中武勳便是以四王八公為首勳貴集團,他們這些人並非無權無勢,更“同難同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四王八公勢力盤根錯節,不僅僅在朝廷軍隊,便是在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以賈家為例,賈家一門兩國公,堪稱王爵之下第一功臣世家,八公之首。

賈家把持幾十年的“京營節度使”,便是如今,依然在四大家族手中,被王子騰“把持”。

同樣說四大家族。賈家一門兩公,爵位較低的寧國公父子兩代兼任京營節度使,掌握京都安全。

榮國公在軍方勢力更大,邊關諸將大多皆是其舊部,就像神威將軍馮唐、馮紫英父子,與賈家都有祖輩之誼。

史家不是國公,一點不比國公差。保齡侯史公是尚書令,六部尚書之首,為文臣之首,多少門生故舊?

就憑賈家、史家基本把持了滿朝文武大半。更別提王家原是太尉,掌握政法,薛家是富商,掌握金錢。

崇明帝對此一直是憂心忡忡,心中一直想著如何消散這些隱患,奈何這些武勳如同“堡壘”一般,難以攻破。

更何況崇明帝根基尚淺,威信不足,難以震懾,再加上太上皇處處庇佑,崇明帝更是獨木難支,無可奈何乎。

對於太上皇榮寵這些勳貴,崇明帝心中是恨的牙癢癢,想當初太上皇亦是天縱神武,難道他分不清這些勳貴對大乾的危害不曾,許是人老了,心裡也是糊塗,不復當年英武?

念及此處,崇明帝嘆息一聲,旋即又看起了手上的簡報,當看見賈蘊過房後,崇明帝怒聲道:“堂堂寧國公長房一脈,居然過房到七房,難道寧國公府無人?”

崇明帝厚待賈蘊,不外乎就是因為賈蘊寧國公府長房一脈的身份,難道真以為殺幾個韃虜便能面聖?

高賢見崇明帝發怒,小心地回道:“主子,奴婢派人查過,寧國公府其他各房子嗣均不合適過房,賈蘊雖是長房一脈,但七房絕嗣,過房也是合乎規矩....”

崇明帝冷冷地瞥了高賢一眼,高賢便跪在地上不敢言語。

頓了頓,崇明帝不在關切此事,總歸事國公府的人,雖有偏差,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隨即轉而詢問道:“寧王那邊如何?”

寧王劉熙是泰康帝幼子,如今二十歲,自小便受太上皇喜愛,有傳聞,若不是泰康五十年泰康帝病重之時,寧王尚年幼,怕是皇位也落不到崇明帝手中。

崇明四年,寧王滿十六歲,太上皇便下旨賜封劉熙為郡王,封號“寧”,並進禮部觀政。

按照大乾祖制,皇子開府進六部觀政學習。

待熟悉部務後參政,建立功勳沐得皇恩後可晉郡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充錢就變強開局強勢斬神!

茶大壩

七合七分後開始吃軟飯

秦天

贅婿狂飆,被退婚的我無敵了!

淡白

回村後,宅在十萬大山享受生活

少年派大星星

寒門逆襲,科舉路上她美又颯

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