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殺奔雒陽,劉辨抹書間呂布!,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往雒陽城的路上。
一支隊伍正迤邐慢行。
劉辨端坐在戰馬上,放眼望向這看似熟悉,卻又難以尋找到共同點的雒陽郊區,一片肅殺與蕭條,到處都是被焚燒後倒塌的房屋、村落。
“那裡是鵲村嗎?”
劉辨抬手指向一片灰盡處。
記憶裡,他曾帶著史阿、王易、唐姬潰逃至此,與遊俠鄧展匯合。
村口處的那顆大槐樹,格外的顯眼,但如今卻只剩一顆半截的粗壯樹幹,在春風中孤零零地矗立著,其後的村子已然成為了灰盡。
“嗯。”
朱彤點點頭,淚眼婆娑:“是的,就是那裡。”
劉辨心痛至極,勒馬停頓片刻,朝著鵲村方向頷首致敬:“稍後大軍紮營,你替孤來此祭奠一下亡靈。”
朱彤拱手抱拳:“殿下放心,交給末將。”
隊伍繼續向前。
在雒陽城外十里的建春亭,安營紮寨。
值得一提的是,雒陽城共計十二個城門,由此延伸出十二條道路。
而這十二條道路又被“郭”一分為二,即得二十四街。
為了方便行人休息、遮風避雨,在這二十四街中,又修有二十四座街亭。
在《太平御覽》第一百九十四卷中,關於“亭”條引《風俗通》曰:
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
亭,留也。
今語有亭留、亭待,蓋行旅宿食之館也。
亭亦平也,民有訟事,吏留辨處,勿失其正也。
漢時的街亭,不僅僅有景觀裝飾作用,其面積相當於後世的小型街心廣場,而且有頂蓋,可以遮蔭擋雨,設計得非常貼心。
亭旁設有驛站,可供往來客商休息;還有哨所,供警備防衛之用;而且地方官吏公開審理桉件,也在街亭中進行,意為讓老百姓都看到審理過程,以示公正。
據《後漢城闕宮殿古蹟》記載,雒陽城外二十四亭分別為:
芳林亭、奉常亭、廣世亭、昌益亭、廣英亭、定陽亭、遮要亭、暴視亭、廣陽亭、西明亭、萬歲亭;
千秋亭、夕陽亭、東明亭、祝中亭、東因亭、建春亭、止奸亭、德宮亭、東陽亭、安眾亭、孝敬亭、清明亭;
供計二十三亭,其一名稱亡佚。
中軍大帳中,荀或根據探馬送回來的情報,繪畫出了雒陽城外的敵軍兵力部署圖,交由劉辨過目,商議對策。
此刻,軍師聯盟的聲音顯得非常興奮:“辯爺,專家讓我待為感謝你,這二十四亭的名字以及位置,全部都補全了。”
“是嗎?”
能夠幫到軍師聯盟中的歷史專家,劉辨非常開心:“那就好。”
軍師聯盟繼續道:“而且根據目前繪製出來的圖,這二十四亭的分佈是有一定規律的,不單單是以二十四街為標準建設。”
“其中是有十二亭在郭線附近,即區分郭區和郊區的郭門,以方便來往客商辨識地標,方便行商等。”
“還有十二亭是建設在內城門外的,專家猜測,其目的是為趕不上宵禁前進城的客商住宿之用,畢竟亭旁設有驛站。”
“如今咱們紮營的建春亭,正是在雒陽南門外,平城門南大街上,這是附近四個街亭中最大的一個,正對的洛水上的橋樑,同樣最大。”
“......”
聽完軍師聯盟的介紹,再加上荀或繪圖的直觀印象,劉辨大致將目前的狀況瞭解清楚,尤其是地理因素。
此刻,荀或捏著頜下一縷鬍鬚,輕聲道:“殿下,根據探馬回報的訊息,南門處的兵力最多,洛水對岸一刻鐘內有至少三次巡邏,兵力約有一隊。”
“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