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鐵憨憨孫堅,快到碗裡來!,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因為孔氏來得比較晚,截止當日方才趕來,他原本便是宛城豪族,若是真心歸附殿下,理應排在前列。”

劉辨緩緩點頭,深以為然。

荀彧繼續:“其二,據在下所知,孔氏乃是宛縣豪族,家資頗豐,甚至連宛縣朱家都難以匹敵一二,其家以冶鑄為主業,發展至今,家資早已過億。”

“可殿下仔細瞧瞧,此人僅僅提供了數百私兵,而且盡皆三十歲以上者,須知冶鑄當以壯勞最佳,三十歲往上者在孔家只能打雜。”

“再者......”

荀彧從細節著手,分析得頭頭是道:“孔家提供的糧草於其家資而言,不成比例,甚至少於宛城朱家,而且盡皆陳糧舊米。”

“在下以為,孔氏態度有異,並非真心支援殿下,此舉不過迫於形勢罷了,因此將其列於最後,且著重標記,以備日後觀察,再行定奪。”

這便是打入待定區的意思嘍?

有點意思。

劉辨細眉微蹙,喃喃自語:“孔家?”

此刻,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辯爺,此孔家非彼孔家,它跟孔子家族可沒有半個銅板的關係,你千萬別誤會了。”

“歷史專家查閱了資料,宛城的這個孔家祖先源自魏國人,當年秦國討伐魏國時,孔氏便被遷徙到了宛城。”

“孔氏族人以冶鐵為生計,史料記載,孔氏族人在宛城‘大鼓鑄’,西漢時便已經富到有數千金的家產,秦漢時期以冶鐵為生的商賈,全都富得流油。”

“此外,漢武帝元狩四年,將鹽鐵收歸官營,次年任用大商人東郭咸陽和孔僅做大農丞,管理鹽鐵業,這個孔僅便是孔氏族人,後任大司農。”

劉辨驚詫:“孔僅出自宛城孔氏?”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沒錯!正是宛城孔氏。”

嘶~~~

劉辨倒抽一口涼氣。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孔氏,祖上居然有大司農?

可惜,這樣的豪族官員難以持久,庇佑得了一時,庇佑不了一世,遠不如累世官宦,外加經學影響計程車族,更加持續。

“而且辯爺......”

軍師聯盟再次提醒道:“咱們以後肯定會攀科技樹,冶鐵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果能把孔家的冶鑄作坊搞到手,對於將來咱們攀科技,大有裨益。”

“史料記載中的‘大鼓鑄’,按照專家推測,乃是一種鼓風冶鐵爐,這種技術即便在東漢也不落後,足以證明孔氏的冶鐵技術一流。”

南陽是東漢非常富庶的一個郡,不僅地域遼闊,沃野千里,人口眾多,更是當時聞名天下的冶煉中心,有大量的鐵官負責管理這方面的事務。

在後世考古中,南陽的冶鐵遺址也是數量最多,儲存最好的,南陽市北關瓦房莊漢代冶鐵遺址,便是傑出的代表。

(ps: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瞧瞧,詳細瞭解一下漢朝的冶鐵技術,真的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往後的幾百年,都沒有太大進步。)

“原來如此。”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點頭。

他盯著名冊上的孔氏,唇角微揚,笑裡藏刀。

荀彧似乎察覺到了什麼:“殿下,孔氏商賈出身,眼界狹窄,不明白殿下的能耐倒也實屬正常,等主公真正坐穩南陽,孔家自會鼎力相助。”

“趨炎附勢嘛?”

“哼~~”

劉辨輕哼一聲,眸放殺機:“在孤最困難時,不鼎力相助,卻又想在輝煌時,討一杯羹?孤那麼容易糊弄?”

“文若。”

劉辨雙目灼灼地盯著荀彧:“依你之策,此舉是要對士族進行篩選,上交多少錢糧兵馬,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無限轉職,從小兵到萬人敵

恆安德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