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7章 冬節祭天大典!中興劍,賜功臣,天罡名臣錄!,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捷,兵力擴充了近四倍,當真是可喜可賀啊。”

“此外,還有......”

“......”

劉辨從軍事、內政、朝廷官員等多個方面,回顧了今年以來的成果,滿殿文武盡皆功臣,一個個與有榮焉。

劉辨倒也懶得再廢話,朗聲言道:“考慮到今年的豐碩成果,朕與文若、子敬等人商議,決定給予今年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官員,一定的獎勵,以資鼓勵。”

“彩!”

滿殿文武齊齊鼓掌喝彩。

劉辨擺手示意安靜,給荀或打個眼色:“文若,便由你來宣讀吧。”

荀或應聲承諾,旋即起身到臺前,面對滿朝文武。

他從一旁拿起一卷帛書,展開瀏覽,朗聲言道:“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張遼以弱冠之齡,奉令統御師旅,戍守河洛,屯田安民,以防董卓,有勇有謀,得令朕高枕無憂矣。”

“今,賜其中興寶劍一柄,望其再接再厲,不負皇恩。”

呼啦!

滿殿文武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張遼身上。

但見張遼,雙目圓睜,滿是驚詫。

似乎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率先獲得恩賞的,不是今年表現最突出的曹操,而是他這個方才二十一的戍邊小將。

“文遠!”

劉辨擺手示意他上前,目光中充滿了對張遼的肯定。

要知道,張遼可是第一個投靠他的歷史名將,而且在討董之戰期間,屢建奇功,尤其是京師倉一戰,更是直接讓董卓下定退兵長安的決心。

“快去啊,文遠!”

一旁的謀士陳宮拽了拽他的衣裳,提醒道:“還愣著幹什麼,陛下給賜給你中興寶劍,還不趕緊上去?”

“哦!”

張遼這才反應過來,急忙起身,繞過長安,趨步上前:“末將張遼,必為朝廷、為陛下,效死命!”

劉辨從一旁拿起中興寶劍,展示給滿朝文武,朗聲道:“此劍喚作中興劍,與朝廷的年號一樣,寓意大漢中興,希望爾等皆能以此為使命,為大漢中興而奮鬥終身。”

眾朝臣齊聲山呼:“吾皇萬歲,大漢中興!”

旋即。

劉辨將中興劍遞給張遼:“文遠,接劍!”

張遼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寶劍:“謝陛下賜劍,末將張遼,必為朝廷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還,以報陛下知遇大恩。”

劉辨親手將張遼攙扶起來:“文遠快快請起。”

張遼起身後,蒼啷一聲,將寶劍拔出,森冷的寒芒如同一道韶光,掃過滿朝的文武,劍身上的松紋清晰可見,只一眼便知是劍中極品。

下方一些行伍出身的勐將,紛紛被中興劍吸引,露出貪婪的神色,下意識脫口而出,忍不住開口稱讚:“好劍!”

距離更近的張遼,更是能清楚地看到,在劍身的下部,鏤刻著“中興”二字,而轉過劍身時,在其背後更是有“天威”二字。

這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威星”,代表著他率領八百精騎,突襲京師倉一戰,逼迫董卓不得不退出河洛的驕人戰績。

收劍還鞘。

張遼再次拱手謝恩,方才退回原位。

跟著,荀或再次拿出一卷帛書,展開瀏覽:“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有忠壯之烈,討逆雄氣,志存中夏,再戰暴董,有勐虎之勇。”

“孫堅縱橫沙場二十餘年,屢建奇功,實乃漢之忠勇勐將,討董之初,橫跨大半個神州,令朕心生感動。”

“今,賜其中興寶劍一柄,望其再接再厲,不負皇恩。”

不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無限轉職,從小兵到萬人敵

恆安德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