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9章 古今文經之爭?儒學專家,助辯爺一臂之力!,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望著司馬徽離開的背影,劉辨暗暗鬆了口氣。

如果當真可以把鄭玄徵辟入朝,那麼對於教育體系的貫徹落實,有百益而無一害。

畢竟,在東漢末年時期,能夠得到古今文經學者共同認可的人,屈指可數,而鄭玄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堪稱泰山北斗。

“老師。”

但是,劉辨依舊心有餘季,心中暗問:“咱們這樣不顧一切的把古今文經學者徵召入朝,按照之前的解讀,豈不是要引發大戰的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

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材。

從西漢末,便出現了古文經、今文經的爭鬥。

今文經以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古文經晚出,以戰國時古文字書寫,同時,經文的字句,篇章及解說也有差異。

此外,古今文經對於孔子的態度,也是不同的。

今文經學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視孔子為託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經文的“微言大義”,主張通經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傳》。

今文經學視孔子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將五經順序定為《詩》、《書》、《禮》、《易》、《春秋》,由淺入深;

而古文經學崇奉周公,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師;偏重訓詁,與現實政治問題聯絡較弱;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最重《周禮》。

古文經學視孔子為史學家,將五經順序定為《易》、《書》、《詩》、《禮》、《春秋》,按時間順序排列。

當然!

這些都是一些形式的不同。

而真正產生鬥爭的根本原本,乃是利益之爭。

漢武帝所立五經博士皆為今文經學,今文經學長期壟斷漢代官學,想要入朝為官,當需考核五經掌握程度,換言之今文經學便是從此壟斷了漢朝官職。

而在西漢末,王莽篡權,提出“王田”的主張,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利用《周禮》關於井田制的說法,以為現論依據。

《周禮》屬於古文經,古文經學的地位,因此得以提高,平帝時,又立五個古文博士,以與今文經學對抗。

隨即東漢初,劉秀利用讖語鞏固政權,即位後,倡今文,廢古文,立今文經十四博士,再次確立今文經學在官學中的統治地位。

但是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古文《費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卻遭博士範升反對,與韓歆等爭論,並奏《左氏》錯失十四事,不可採三十一事。

......

自此,古今文經鬥爭不斷,兩派學者各種打嘴仗,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想讓各自所學經文,成為朝廷的官學,以期獲得實質性的利益。

而在漢末,古文經學家馬融、鄭玄兼採今、古文之說,天下各大學者同樣開始博採眾長,今、古文之爭遂有平息之兆。

而現在!

劉辨要普及教育,要提倡科舉,就難以避免會遇到相應問題,古、今文經之爭必將再次浮出水面,甚至鬥爭遠超前朝。

如此,劉辨焉能不擔憂?

“辯爺放心。”

可軍師聯盟卻是態度平澹,甚至言詞之間,自信滿滿:“你收集的一些古今文經資料,已經有專家在研習,而且抓住了它們各自的特點。”

“專家讓你不限古今文經學者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一場古今文經大戰,不經歷一次大的鬥爭,是很難確定咱們的官方教材。”

“靈帝時期有熹平石經做官方教材,而咱們同樣要搞個類似的東西,不僅要相容古今文經的精華,甚至還要徹底平息古今文經之爭。”

“只有把官方教材搞定了,咱們才可能把教育按照小初高,由淺入深,逐漸普及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無限轉職,從小兵到萬人敵

恆安德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