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1章 革新軍備的時機到了,出鞘時必是一柄利劍!,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瞧瞧吧,不僅鐵珠碎裂,甚至連外面的鐵圈,也跟著碎裂了。”
“啊?”
鄧同凝望著滿木盒的殘渣,眼瞪如鈴,難以置信:“這......這怎麼可能?莫非咱們鄧家的匠人,不如孔家?”
“這只是其中之一。”
鄧勳早已分析過此事,皺眉言道:“根據老師傅說的,咱們鑄造出來的鐵圈,質地顯軟,根本承受不住轉車的力量。”
“而且,裡面的珠子鑄造非常耗時費力,上千枚珠子裡,才能挑出七、八個合格的珠子,而且質地同樣偏軟,根本承受不住這麼大的力量。”
漢末時期雖然有了鋼製產品,但大都是百鍊鋼,需要不斷進行鍛打,透過固體滲碳技術,使之變成鋼製品。
但即便如此......
這樣的產品,依舊屬於表面鋼化,內部依舊是鐵質,以這樣的品質,想要承受巨大的木製轉車,是壓根不可能辦到的。
何況,這種表面光滑的圓弧狀,壓根不是靠鍛打能進行滲碳處理的,因而鄧家出產的鐵圈、鐵珠,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一種偏柔性的熟鐵製品。
“老師傅說......”
鄧勳抬眸望向鄧同,輕聲言道:“朝廷一定是革新了鑄鐵工藝,否則不可能鑄造出此等精密的零件。”
仔細想想,自家冶鑄作坊,透過疊鑄技術,從上千枚鐵珠中,才能有七八枚合格的鐵珠,而朝廷在南陽這麼多高通轉車,恐怕非得上萬,甚至十萬、百萬枚鐵珠,才能篩選出來。
可是......
前段時間,朝廷的冶鑄作坊全部都在鍛造農具,哪有時間生產鐵珠?
若是以此倒推,朝廷的冶鑄作坊進行了更新換代,的確是非常有可能,而且是目前狀況的唯一合理解釋。
“家主,您的意思是......”
鄧同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兒,試探性問道。
“恩。”
鄧勳毫不猶豫地點點頭:“賢侄,你應該清楚高筒轉車的意義,只要有這些東西,咱們鄧家相當於平白獲得了十餘萬畝良田。”
“如此一來,每年的糧食收成,至少可以提高一成,甚至更多,所以不管怎樣,這項鑄鐵的工藝技術,咱們鄧家必須要掌握。”
“我意!”
鄧勳倒也懶得廢話,和盤托出道:“讓你派人去打探朝廷各個冶鑄作坊,這些東西到底是從哪裡鑄造出來的。”
“然後,不管你是偷也好,還是派人學也罷,總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此鑄鐵技藝,傳回咱們鄧家,明白嗎?”
咕嚕!
鄧同喉頭滾動,神色悠悠:“家主,咱們為何不能向縣衙申請,讓朝廷多備些高筒水車,給咱們鄧家也配備兩個,大不了每年給點錢,這不就行了?”
“哼!”
鄧勳輕哼一聲,不以為意地道:“賢侄,如果朝廷想要給咱們裝,又豈會派屯田軍在高筒轉車處駐守呢?”
“這可不僅僅是保證灌既,增加畝產的事情那麼簡單,雖然陛下沒有對咱們下死手,但終歸還是會提防咱們。”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鄧勳深吸口氣,又緩緩撥出,心中的不安更盛:“咱們陛下太明白這個道理了,他是想要以此法,擺脫對世家大族的依賴啊。”
老而不死是為賊!
鄧勳已經年過七旬,經歷了太多的事情,看過太多的鬥爭,這一雙慧眼總是能察覺到別人察覺不到的深度。
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當上百年世家豪族的族長,帶領全族的鄧氏,繼續頑強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令鄧氏的榮光得以延續。
“賢侄啊!”
鄧勳抬眸望向對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