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氣炸董卓!破罐子破摔的節奏?,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報~~~”
“牛嘴口發現敵軍伏兵,現已撤離。”
“......”
“報~~”
“司晨谷發現敵軍伏兵,現已撤離。”
“......”
“報~~”
“老羊坡發現敵軍伏兵,現已撤離。”
“......”
劉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才不過短短兩日而已,斥候便發現了十餘次西涼伏兵。
與此同時。
劉辨同樣明白了軍師聯盟畏懼大谷關的原因。
實際上,在古代行軍打仗中,最容易設伏的不是山峰,不是叢林,更非泥濘、沼澤。
而是如大谷關四周一般的河谷、丘陵地形。
由於四周盡皆高山,在兩側延綿時自然會形成特殊地貌。
穎水河谷!
便是由箕山、嵩山兩座山峰所夾。
如此地貌,兩側山勢延綿不絕,卻又不是很高。
既適合伏下重兵,又適合俯衝而下,刺刀見紅,速戰速決。
此前,劉辨以為打伏擊就像是電視中演的一樣,各種箭矢、山石、火籠,滾下去以後,即便不能團滅對手,也能消滅個七七八八。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畢竟,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生物,是懂得趨利避害的生物。
不論是山石也好,還是火籠也罷,衝著敵軍滾過去,他們不是木樁,是會下意識躲避的。
更何況,從高處滾落需要一定的時間,敵軍士兵完全有能力尋找掩體,甚至逃之夭夭。
即便是熱武器時代下的戰鬥,在衝鋒槍密集的彈雨掃射下,依舊需要大量計程車兵,衝下去拼刺刀,進行白刃戰,最終才能真正一決勝負。
冷兵器時代的弓箭襲殺?
呵呵!
答案顯而易見。
弓箭襲殺、山石、火籠,絕非獲勝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古代軍事戰役中,特別熱衷於打伏擊呢?
實際上,這跟行軍方式有密切關聯。
為了減輕士兵的負重,行軍時很多兵器全都是靠馬車運輸,等到戰時方才排隊領取兵器,士兵並非時刻佩戴兵器。
如此一來,在行軍途中遭遇伏擊,先經過一輪的山石、火籠、箭矢襲殺的洗禮,不是為了殺多少人,而是要震懾敵軍、破壞其陣型佇列。
真正起到決定勝負作用的,依舊是靠士兵們下山猛衝、猛打的白刃戰,刺刀見紅,速戰速決!
也正因如此......
山峰、叢林、泥濘、沼澤皆不適合衝鋒。
只有山谷、丘陵這種地勢。
既有適合的高度,可以埋伏重兵,又有一定的坡度,適合將士們猛衝猛打。
一旦在行軍途中碰到這種地形,不遇到伏兵還自罷了,一旦遭遇伏兵,十之八九會被打個落花流水。
畢竟,你麾下計程車兵手裡沒兵器,而對方卻如猛虎下山,劈頭蓋臉便是一通瘋狂輸出,再牛逼的軍隊,能禁得住這麼打?
劉辨自問。
自家隊伍雖然有了些底子。
但面對兇悍的西涼勇士,在沒有兵器的情況下,依舊只有被吊打的份兒。
這幸虧提前發現了這些伏兵,否則在行軍的途中,一旦多踩上兩個雷,估摸著即便不至於全軍覆沒,也不會剩下太多。
果然!
小心駛得萬年船。
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即便是順風順水,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戰爭永遠是一門綜合學科,那種靠曠野擺陣,一決勝負的年代,早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