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安德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7章 為了江山,陛下納妃吧!,大軍師聯盟,恆安德佩,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眾所周知,劉虞對於異族採取的是懷柔政策,將其內遷,儘可能的漢化,成為朝廷可以利用的一部分力量,誠如當初的南匈奴一樣。
而公孫瓚則不然,他對烏桓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就是要趕盡殺絕,才能真正保護邊郡的百姓,這份仇恨是長久積壓得來,不可能輕易消除。
劉虞、公孫瓚一直都有矛盾,但歸根到底的矛盾,便是雙方對於異族的態度不同,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產生打壓、節制這樣的事情,因此更加激化矛盾。
但不管怎樣,劉虞是幽州牧,在幽州極有聲望,不論是漢民,還是烏桓,對於劉虞都非常敬重,這是他能與袁紹鏖戰一年而不敗的主要原因。
事實證明,劉虞對烏桓的懷柔政策,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否則烏桓不會持續協助劉虞守城,接近一年的時間。
當然!
烏桓如此這般,與他們經歷過丘力居、張純叛亂事件以後,實力大幅度被削弱,有著直接的關係,一旦他們恢復元氣,會不會生出叛逆之心,誰都不清楚。
畢竟,已經有過前科的烏桓人,是根本不值得信任的,因此公孫瓚對烏桓人是這般態度,倒也是極其正常的。
在劉辨而言,這兩個人沒有誰對誰錯,都有自己的道理,他們全都是為大漢邊郡的百姓著想,只不過兩人的方式方法不同。
一個期待的是和平模式下的長治久安,一個則是暴力模式下的長治久安,一個更重長期的效果,一個更重短期的見效。
劉辨一言點到劉虞,可謂是直戳要害:“爾等應該清楚,針對烏桓人的態度,乃是劉虞、公孫瓚矛盾的核心,若是不能妥善解決,他們終究是水火難容。”
這一點,郭嘉、賈詡又何嘗不知,甚至大漢數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讓朝堂的人糾結,更有消極者,還曾提出來拋棄涼州的扯澹想法。
“這......”
郭嘉、賈詡也不好表露想法。
畢竟這是國策,是因為由皇帝的意志來決定的,但是現在,郭嘉、賈詡也摸不準皇帝的脾氣,以及對異族的態度。
這意味著要在劉虞、公孫瓚之間選一個,選擇公孫瓚,就代表要拋棄劉虞,對於郭嘉、賈詡而言,實在不好給出意見。
也正是因為如此,二人方才將這個問題,遞到了皇帝的桉前,希望皇帝陛下能拿個主意,這樣好能展開接下來的工作。
郭嘉沉吟了片刻,終於還是揖了一揖:“陛下,其實劉虞也好,公孫也罷,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不是完全的對立面。”
“臣以為......”
言至於此,郭嘉長出口氣,輕聲言道:“咱們若是能將這兩者合二為一,方才是最終解決異族的辦法。”
“恩。”
劉辨沒有反對,緩緩點頭,轉而問道:“文和,你以為呢?”
賈詡停頓了片刻,揖了一揖:“常言道:治亂以暴,治平以仁!但亂、平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朝廷強盛時,異族不敢輕舉妄動,自然平順,朝廷衰落時,異族則會滋生出悖逆之心。”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個王朝可以長盛不衰,是以,臣以為撇開懷柔、強硬,任何一個都不能令邊郡安定。”
“人靠雙腿走路,邊郡的安定,同樣需要一手仁義,一手強硬,共同保證,才能真正實現邊郡的長治久安。”
“雖然,朝廷以前同樣是如此這般,但力度明顯不夠,仁義不夠深入胡漢民心,強硬不夠打破一切,令烏桓不敢滋生異心,二者失衡,方才會打破和平之局。”
“不過......”
言至於此,賈詡深吸口氣,又緩緩撥出:“如今天下,有陛下坐鎮朝廷,百年之內,烏桓不敢生出二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