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下第二情詩,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士無處可去,又與當地人語言不通,所以也就跟著趙興而去。程族弟子與幾名一賜樂業人也便隨大流,結果趙興這一行人浩浩蕩蕩,加上張用已經到了一百多人。

走在路上,張用回頭望望浩浩蕩蕩的隊伍,搖著頭感慨:“聽說大蘇學士知密州的時候,留下了一首詩說‘為報傾城隨太守’,我們這算不算半城出遊了。”

趙興搖搖頭,吟誦道:“家師在日,留下‘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如此大慈悲之心,我等豈能及也!”

當年密州全城陪蘇東坡出遊,那是因為蘇東坡的愛心與慈悲。蘇東坡就任密州的時候,恰好當地鬧荒災,蘇軾看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難,餓孚棄兒滿地,心情十分沉重,他為自己無能為力解救老百姓的疾苦而愧疚,寫了這首《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一詩……也就是趙興剛才吟誦的詩。

為救民於水火,蘇軾上書朝廷,請求減免稅賦。同時祈雨抗旱,驅除蝗蟲,賑災捕盜。採取這些措施後,密州百姓非常歡迎,社會也稍稍安定。對於棄嬰,他發動官員去撿,然後分別安排到各家撫養,政府按月給撫養費,兩年內救活數十人之多。使得滿城百姓感激這位善心人。

等他帶領當地人度過了災難之後,當地人自然肯陪這位玩心深重的太守胡鬧,於是才有了蘇東坡出去打獵,全城百姓尾隨著,“左牽黃,右擎蒼”的轟動。

趙興來密州,但他不是地方官,每日就在軍營打轉,到目前為止,當地百姓多不知道這位新判官是蘇東坡的弟子,而趙興的身份只在官僚中流傳,所以他沒有找到百姓們對他的眷顧。

不過,密州團練已經感覺到了這位新籤判的手段。隨著他們的房屋建完,都作院的工人迴歸,看到的是一棟棟新式的大瓦房,而修建灣口水寨的軍士偶然返家,也將營地內的變化帶回了軍營,這便使趙興的威信在團練當中無以復加。連他悄悄組織“效用船隊”的事,都有意識的幫他隱瞞……

也許,要不了多久,這位蘇門弟子的名望,也能與老師一樣,但現在還不行。

今天,眾人的目標是馬踏湖,這個湖有“北方江南”的美譽,曾經是蘇東坡最愛遊玩的地方。走在蘇東坡曾經走過的路,趙興感慨萬千:“爾曹身與名俱滅,千古傳揚唯我師”。

說完這句話,他看了一眼身邊的李之儀,又加上了一句:“還有李兄!”

這句話說得狂妄了點,實際上千古傳揚的不止這兩人,還有掩埋過萬具無名野屍的李之純,還有範鍔,還有這時代無數璀璨的群星與明月。

但李之儀沒有打斷趙興的狂言,他揮舞著手中的馬鞭,微微點了點頭,算是接受可趙興的恭維。

官場規矩,沒有做官的人前去官員府上拜訪,官員們要支助對方一些錢財,這是古代留下的一種純樸禮節,叫做“養文章種子”,俗稱“打秋風”。含有鼓勵對方繼續讀書上進的意味,雖然這種習俗後來變了質,但在宋代,它還保持當初的純樸。

李之儀到趙興府上拜訪,趙興當然也要按照規矩給予回饋。他給的回饋一般都很豐厚,尤其是能讓他感動的詩人,更不會在他這裡失望。李之儀前後總共獲得了一千貫的現金,再加上幾匹馬、一套馬車、綾羅綢緞、文房四寶,林林總總的物事總價值達三千貫。

這是一箇中產家庭所能獲得的財富總量,相當於趙興一船貨物的盈利的二十分之一。而宋代一般“打秋風”所獲的均價是:十貫錢。陸游曾一次獲得過雙份——二十貫,很是炫耀一番,連做了好幾首詩自誇詩才……

有了錢,尤其是知道自己臨走時還會按規矩收到一筆路費,李之儀的氣度也不一樣了。他現在騎得是一匹趙興送來的女真閹馬,身後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