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宋第一火槍隊
臨海村,團練秘密校場,趙興正帶著源業平、程爽檢閱新招募的火槍隊。
趙興遞上去的降魔變經過三個月時間,在朝廷顯示出罕見的高效率下,終於完成了定型工作。但定型好的火槍需要進行操練,在京城完成這活兒,實在不合適。因為遼國錦州軍曾遇到過這種武器襲擊,朝廷擔心自己在京城一操練,遼人知道了,認定錦州事件是朝廷私下搞得,那麼朝廷就說不清了。
要在朝廷之外實驗這種秘密武器,也是件頭疼事,誰能保證這武器不洩露呢?樞密院遍天下一找——只能是趙興了,第一他與章惇有關係,章惇留下的樞密院官員全力推薦趙興,認為在趙興那裡秘密操作此事,保密問題可以無須擔心;第二:密州天高皇帝遠,遼人的使節也找不到那裡,所以洩密問題不用擔心;第三:原本這火器就是從海外找到的版本,而密州本來就靠海,離事件發生地錦州不遠,即使遼人發現這種火器,也可以找理由解釋。
最重要的是:朝廷現在的硫磺幾乎都從日本輸入,而趙興這幾年也在開發亞洲硝石儲量最大琉球群島,並假以倭人的名義向大宋輸入純度極高、質量上佳的硫磺硝石。密州恰好使與日本的通商口岸,在密州訓練,不擔心火藥的供給與運輸問題……
種種情況加在一起,朝廷終於決定:新式火槍隊委託密州訓練秘密組建,先檢驗一下火槍的實戰效果,再由朝廷決定下一步行動。
遺憾的是,歷史的慣性是如此巨大,趙興盡力按最優方案設計他的火槍,交到朝廷密探手裡的本就是他進過反覆驗證的東西,但朝廷發下來的火槍樣本卻依舊是用竹竿做槍筒——完全與百年後的突火槍一模一樣。
這種突火槍在宋代士兵口中有個綽號,叫“暴雨梨花槍”,說它噴出的火焰宛若梨花盛開,焰流像暴雨一樣衝敵人噴去……後來,現代人又把宋代人“代表”了,他們在傳說中,又為它前面加了個姓名,叫“楊家(暴雨梨花)槍”,意思是:這玩意是楊家將的獨門絕世必殺技。
現在,趙興已經知道“楊家將”是一段小說,大宋朝壓根沒有天波楊府,他正琢磨著給這套絕世槍法起個更好的名字——不能還把它叫做“楊家槍”。
難道要叫做“趙家槍”?
兵部派來的那位職方司官員也是熟人,就上次拿走趙興火槍的那人——孫琮孫子樞,他站在一個隱蔽的角落,身後跟著一群樞密院官員,聚精會神地觀察著這支軍隊的訓練。見到趙興出現,孫琮隱蔽地打了個手勢,示意趙興把他忽視掉,只管去做自己的事。趙興微微一點頭,轉身走向操練的隊伍。
這竹竿突火槍只是個雛形,樞密院發下圖樣及一副樣本,而後要求密州團練自己的都作院完成複製,但火槍需要火藥卻由朝廷完全控制供給,如此一來,朝廷也擔心洩密問題……
然而,歷史的慣性雖大,趙興的執拗更強——銅火銃是幾百年前的技術,技術門檻並不高,在趙興的有意識引導下,密州都作院製作出的突火槍,又完全與趙興給孫琮的原始版本一樣,槍管從頭到尾採用青銅鑄造。
朝廷採用竹管制作槍管,是因為竹管便宜,可以降低造價。再者,朝廷對火藥的提純度不夠,使用竹管火槍,恰好可以降低對火藥的要求。另外,竹管突火槍是一次性使用物品,類似現代綵球筒,將這種武器交給外軍操練,朝廷也能放心。
孫琮第一次見到趙興拿出來的版本時,心裡一驚,立刻強烈反對,因為這槍與他拿回去的太像了,會令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孫琮一堅持,趙興就妥協,他的妥協方案是:那根銅管繼續保持著竹節的形狀,竹節上的節環被他用銅箍裝飾,恰好用這些銅箍防止炸膛。
對於成本問題,趙興也有說法,他說:密州利用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