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光明之城裡的偽幣商(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寶”、“元佑銀寶”,背面則刻著金幣銀幣的分量,三行字分別是:奉詔欽定、足色金(銀)元、當值半兩。
蘇軾指點著錢幣邊的細齒紋說:“朝中大臣當初見到這些細齒,久久不解其意,而後見到商賈使用,這才恍然——那位商賈用小刀颳了銀邊,將一些銀屑刮下來,再去使用,卻被店鋪折色稱重估值。朝中大臣這才恍然:原來這些齒紋是防人故意刮削錢邊的。
為什麼要防人刮削——我們稱了一下,這些錢的分量極其準確,說‘當值半兩’,一毫不差的準值半兩,故而這東西已被坊間當作砝碼……這怎麼可能,我大宋標準銀碼,十錠裡面重量各不相同。這數百萬枚金銀銅錢,分量竟然準確到一毫不差……
最奇怪的是這枚銅幣,我大宋銅錢都是天圓地方,可這枚銅錢中間的孔確是實心的,平白比普通銅錢多出幾銖銅來——這錢是誰鑄的?怎麼肯如此奢華?
我聽聞陳衙內是交趾國官宦子弟,這錢最初是從越國流出,想必衙內能為蘇某解惑——哼,奉詔欽定,‘奉’誰的‘詔’,我大宋有這麼說話的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