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春街亭。

亭子裡只有可憐的四個人,除了灰頭灰臉的周邦彥,怒氣衝衝的周邦式,還有兩名太學生打扮的人,周邦彥見到來的是趙興,只撩了一下眼皮,周邦式跳了起來,怒道:“你來做什麼?來看我們的笑話嗎?”

趙興臉一沉,頂了回去:“說什麼吶,我來京城沒結識幾個朋友,美成兄總算是同鄉,算是一個朋友吧,莫非我來送朋友遠行,也不成?”

周邦式臉色稍微緩和,周邦彥已起身準備行禮,周邦式這時又問:“離人兄來這裡,尊師可否知道?”

呼趙興為兄,周邦式其實已緩和了口氣。但他這句話還是想試探朝廷的意思,因蘇軾是給皇帝寫詔書的人,他想從蘇軾的態度裡揣測朝廷動向。

然而他失望了。

趙興搖搖頭,憨直的說:“我來我去,向無須與家師打招呼,家師也例不干涉。美成兄,‘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來,小弟為你踐行。”

周邦彥連聲向趙興道謝。在這個時刻,整個太學裡敢為他送行的也就是兩個人,而趙興敢來,本身就是莫大情意。

周邦彥實際上是類似於“某大師”那樣的角色,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改革的吹鼓手”。

北宋元豐年間,變法與反變法的鬥爭有增無減,宋神宗、王安石的新政碰到了極大的困難與干擾。在這個關鍵時刻,血氣方剛的周邦彥創作了讚揚新法的《汴都賦》。周邦彥這個聲援新政的果敢舉動,使宋神宗又驚又喜。他令尚書右丞李清臣在邇英閣宣讀《汴都賦》,並把周邦彥召赴政事堂,從諸生破格擢任太學正。訊息傳出,周邦彥的“聲名一日震耀海內”,舉朝轟動。

《汴都賦》辭藻之華美,能與《二京賦》、《三都賦》等媲美,可以想見,周邦彥的文學造詣確實出類拔萃。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他顛倒黑白的本領也不錯,他把變法之後百姓哀鴻遍野的場景全部“河蟹”了,變成一篇絕頂謳歌大作,無所不及地歌頌,對百姓遭受的殘暴盤剝視而不見,因而被改革派讚賞,被保守派仇恨。

舊黨執政,《汴都賦》也成了他被貶出京的主要原因。

周邦彥平淡的向趙興介紹來為他來送行的兩位同伴,語氣裡充滿心灰意冷的意味。倆為同伴中,四十歲左右的太學生名叫李格非,字文叔;另一人年輕,三十出頭,名叫廖正一,字明略。

趙興聽了這兩人的名字,在肚裡翻檢了一下,不記的大宋朝有這樣兩個名人,他面上表情不動,肚裡暗自說:無名之輩。

趙興在廳內寒暄,他的馬車已在程夏的命令下,像屏風一樣環繞亭子周圍,周邦彥介紹完畢,舉起酒杯,強笑的說:“我可沒有離人那麼豪富,這杯薄酒……感謝離人前來相送,請盡飲此杯。”

趙興一口喝乾這杯酒,眉毛稍微跳了一下。

看來柳永的風氣也影響到周邦彥這位大浪子。按說他的薪水也不低,怎會貶謫出京時,在這種場面卻喝如此難入口的廉價酒……桌上也沒幾個菜。

趙興把酒杯輕輕放到桌上,舉手拍了拍,呼喊道:“來,女娘們,先熱個身。”

車門開啟,首先跳下來的是五名波斯胡姬。她們都裹著裘皮大氅,戴著面紗,五人當中唯有一人裡拿著一面手鼓。她一走到亭子裡,馬上敲起了手鼓。

鼓聲首先響起的那幾下,名叫“定音鼓”,“定音鼓”聲剛歇,其餘四名胡姬突然解開大氅,將其擲給了僕人,而後扭動腰肢,隨著鼓點跳起來。

剛下過雪的清明節,氣候還沒有回暖,四名胡姬卻穿的短的不能再短,她們上身僅裹了一塊豔麗的絹綢,遮住了胸前的凸起,下身則穿一套寬大的紗裙,整個肚皮都露在外面。透過紗裙,還可以看到緊身而類似比基尼的丁字短褲。

緊接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