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九章 絕頂好戰分子,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虔誠信佛的人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崩潰了,他們聲嘶力竭的辯解。痛哭流涕的求證……稍後,這場爭論波及越來越大,以至於人們忽視了南洋事務局與北洋事務局聯手出兵高麗的事情。事後多年,人們才發現這場戰爭的決定意義。
同月,宋徽宗在全國修建地137所道教廟宇落成,因佛教的爭論,人們對道教的非議奇蹟般減少,當月廟宇落成,使得大部分失落的佛教信眾轉而信仰道教,一時之間,道教志得意滿,小皇帝以為趙興這是間接替他掃清障礙,投桃報李,批准趙興在南洋事務局轄下修建景教寺廟的奏摺……
1103年正月,登州海外,十艘鉅艦靜靜的停在海面上,外面寒風凌厲,艙室內溫暖如春,趙興披著輕裘,一身薄衫,翻著海事新聞報,與登州武官隨意交談著,他的話題是高麗戰事。
一名軍官好不容易插上話,他想談的卻不是高麗地戰況,趁趙興情緒輕鬆,他一指後者手中地海事新聞報,小心的問:“太尉,印度真地開始毀佛了嗎?”
這名軍官沒有問佛祖是否已死的話題,他直接問到了事件的本質——如果印度真的毀佛,這也就意味著佛祖連自己的家園都保不住,如此一來,這位佛祖是活著還是死去,都毫無意義。
趙興一揚手中的報紙,笑著說:“佛祖死不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還有數百萬僧侶打著佛祖的名號,衝信眾收費祈禱,我對收費宗教一向不感興趣。在我看來,所有的收費宗教,其花招總是以恐赫和誘騙開始的。
比如某人神色鬱郁,則以恐嚇開始,聲言對方有災禍,而後有多恐怖說多恐怖……到最後,他們終究告訴對方,若對方買了我什麼東西,或出錢讓我做什麼法事,則一定消災免禍。
當然,這些騙滾遇到了喜氣洋洋之人,則一定先恭喜對方,告訴對方最近必定有喜,然而,他終究也要告訴對方。不久的將來還有災禍,為了消災免禍,則必須購買自己的什麼物品,或者什麼服務……哼哼,錢財的威力在收費宗教中比什麼都打,為了錢,神仙居然肯辛苦操勞能替凡人消災。
然而,我大宋是商業社會。諸位都知道我一直在強調契約法、合約法,拿了錢辦事原本是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則,收費宗教若能拿了錢給人消災免禍,這無話可說,因為它做的符合了商業文明的基本原則,但遺憾地是他們往往拿了錢不辦事。
拿錢不辦事,承認自己違反了合同法,犯下了欺詐罪還則罷了。但他們偏偏不承認,他們懷這農民似的狡詐說:‘心誠則靈’,他們拿錢,沒履行替你消災的合約義務,卻說不是他的責任。是付費的你的責任,是你心不誠——寧有此理?!
哼哼,更可悲的是,你受了騙。卻偏偏無法尋找公正。因為按他們的說法,他們拿錢沒替你消災,不是他們地責任,這事件第一責任人是你自己,第二責任人是神靈。而他們雖然消費了你的錢財,與你簽訂了消災合同,享受了你孝敬神靈的錢財——神靈會享受你繳納的錢財嗎?怎麼享用?但最後,所有的義務他們不承擔。所有的義務都是你的!你要追究不履約責任,能起訴自己嗎?能起訴神靈嗎?
因此,他們可以逍遙自在地享受你的奉獻,完全不承擔任何責任——俗世中,我們把這種人稱為‘騙子’,他們不是騙子,還有誰有騙子資格。可惜,信仰是個複雜地事。許多事情說不清。但現在,我們既然進不到了商業社會。就該……”
趙興說到這兒,陡然站起身來,走到舷窗邊眺望窗外,以行動結束了這個話題。他眺望著冰冷的海面,海面上浮冰很多,這些浮冰隨著波濤輕輕撞擊著船身,發出連續不絕的叮咚聲,趙興努力把臉貼近玻璃,想看清船身下的冰塊,但卻做不到。
稍停,趙興又向地平線盡處望去,他若有所思的說:“帥督師昨天開始了登陸,估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