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十杆槍打天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興驚訝地站了起來,很掃面子的責問:“我們水口鎮駐紮計程車兵呢?那裡不是駐紮著一個都的火槍兵嗎?”

万俟詠悄聲提醒:“大人,是兵,但不是火槍兵了。他們的火槍已被大人封存,你三天前已經把它賣給泉州防禦使。”

趙興不好意思的用手摸了摸臉,強詞奪理:“那也不行,我們計程車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即使沒有火槍,他們地腰刀也是精良的刀劍,難道他們學會了火槍,就不會用刀劍打仗了嗎?”

報訊計程車兵弱弱的提醒:“大人,械鬥雙方參戰的超過三萬人,五百個手持刀劍計程車兵去,估計會像石沉大海,連個水花都漂不起來。”

趙興轉身又問万俟詠:“我們現在有多少杆新槍?”

万俟詠伸出一個巴掌,翻了翻,答:“工匠們連夜趕工,總算造出了十杆。”

趙興暈了:“十杆,我南洋事務局總共有三萬士兵,你讓我拿十杆槍去戰鬥嗎?”

万俟詠鄙視的說:“十杆,這還是好的,你要地是試驗槍,這槍與原來地完全不同,原來的槍管只是一杆鐵筒(滑膛),現在你還要求在槍管里加一道螺旋線,工匠們按照你地要求,試驗了數百次,這才造出符合要求的旋線。

這是一種全新的槍支,除了它的形狀與以前差不多,其餘的全變了,新的擊發裝置,新的槍管,新的扳機,新的機降——廣南火器局兩萬工匠,一千匠師,花了整整一個月的功夫,夜以繼日,才完成這槍支的定型,容易嗎?

嗯,我剛才似乎聽說你對這槍還不滿意,認為裝彈的方式太老土,應該改成彈匣供彈,還說要專門研究一種騎兵槍……我的太尉大人,我的太師,你要求太多了,我們的工匠已經做到這份上了,容易嗎!”

万俟詠稱呼趙興“太師”。這是趙興的新官職。九月中旬時,趙風帶著高句麗與金人的戰利品,拖拖拉拉終於趕到了京城。京城裡朝堂剛剛動盪完畢,皇帝地輕佻與荒唐讓京城百姓感到深深的絕望,這時大宋朝廷感覺到需要鼓舞一下大宋百姓的勢氣,也就是說,搞一個形象工程。

於是,連續勝利的趙興便成了大宋君臣無可奈何的選擇。小皇帝雖然很不滿趙興在他關鍵時候抽梯子,令他陷入窘境,但他也知道,沒有趙興的存在,有可能朝堂大臣要進一步——廢帝。所以他無可奈何的接受了宗室與朝臣的建議,下令大肆慶祝大宋地又一次對外戰爭的勝利。

說起來,這場戰爭也確實值得慶祝——這次南洋事務局與北洋事務局聯手,對外展示了軍威。用實際行動向周圍諸邦國展示大宋有能力維護諸邦國的利益,此戰過後,在整個亞洲,大宋宗主國的身份越加穩固。以前周圍那些小國迫於武力,不得不在趙興的鐵腕下屈服。但經過這次對外戰爭,他們確確實實心悅誠服於大宋的君子國風度——在國家危難時,有這樣的宗主國存在,確實可以令他們的國王放心。

在儒家思想當中。這是一種“懷夷”地勝利,是一次“威加海外,四夷賓服”的勝利,它象徵著大宋國力強盛,不僅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國內事務,還有能力庇護真心投靠者;象徵著大宋遵守宗主國的承諾,而且有決心兌現這種承諾。

這就是信譽,在一個政府對內信譽缺失的時候。朝廷大臣認為有必要重新樹立百姓地信心,讓百姓感覺到大宋信守承諾的真誠。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朝廷大臣與宗室子難得的摒棄成見,摒棄了對趙興的防範心理,宣佈重賞趙興,給趙興加官晉爵——趙興地官銜終於升到了一品,成為大宋執政堂執政、太師,爵位也升到了侯爵——跟皇帝院子裡那塊假山山石一樣的爵位。

趙興升了。作為抗衡趙興而存在的北洋事務局提舉韓忠彥也不得不升。好在這次戰爭名義上是由北洋事務局主導,南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