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三章 兩億貫如同兩個大白菜,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水軍進行了換裝。換裝完畢,他才興沖沖的打起揹包前往北洋事務局,出任青州知州兼北洋事務局兵案監司——這下子。他比原先的歷史軌跡。提前十年出掌青州。
八月,位於真定地帥範分兵兩路。他親自帶領一支人馬回軍黃河口,並登陸天津城海灘,藉著武裝保衛宋商的名義開始與遼人二十萬大軍對峙,而趙興之子趙風則帶著剩餘的部隊,以儒林郎(文官32階、屬恩蔭,寄祿官)、武翼郎(武官42階,屬恩蔭,寄祿官)、致果副尉(武官、正七品,職官)、平和大夫(文官、正七品、職官)、杭州軍巡使兼兵馬承事(差遣官,正八品武官)的名義領兵繼續逆流而上,前往京城獻俘。
在此期間,南路的趙興繼續按兵不動,但為了讓朝廷面子好過,他敷衍其事的從徐州撤回了部分軍隊。然而,遺憾的是,就連他象徵性的撤走三兩士兵地行為也受到了徐州百姓的強力阻撓,當地百姓受夠了供奉局的掠奪,而趙興統兵在徐州期間,供奉局衙役止步徐州境外,旋即被收押解散。
稍後,趙興龐大的軍隊補給全從當地採購,他那些軍餉豐厚的火槍兵從來不吝惜錢財,而趙興構築的徐州防禦體系,又讓徐州閒散勞力在農閒時間有了豐厚的收入。基於此,徐州當地官員在百姓的懇請下,出面上書朝廷,哭著喊著要求朝廷允許趙興將徐州防禦群構築完畢。
朝廷方面很尷尬,一邊在張商英地主持下改封越王為彭王,封地彭城(徐州),以此圖謀從趙興手裡收回徐州控制權,另一方面,朝廷考慮到徐州防禦體系地建立,可以讓朝廷守穩運河樞紐,遏制南方敵人來襲,所以勉為其難同意趙興繼續駐留徐州。
此事過後,八月,幽居蘇州的孟皇后入京,朝廷大臣與將門世家隆重歡迎了這位苦難地皇后,並將之迎入皇宮奉立為太后。同月,殿前副都指揮高俅出知陝西,詔令杭州織應局裁撤。提舉童貫押運軍火器械開始向陝西進發。與此同時,朝廷開始逐步將貶官發配海外,大批貶官走水路抵達了揚州。
朝廷這次將高俅與童貫派到陝西,是出於照顧趙興的面子。高俅作為殿前副都指揮,掌握著皇宮守衛力量,擔心皇帝反撲的朝廷大臣雖然沒有貶謫高俅,但把這樣的人放在京城,總是令人不放心。於是,高俅就獲得了這個新任命。
至於童貫,原本他應該與宮臣中的那些宦官一通被貶,但因他與趙興關係密切,而且在杭州他接受了趙興地約束,杭州支應局沒有過度搜刮百姓,所以罪行不彰,故此朝廷大臣才一致同意將其發往陝西監軍……沒想到這樣一來。高俅與童貫的歷史軌跡又與原來的歷史重合了。
接到任命的童貫立刻快馬趕往揚州,求見趙興。趙興一聽人通報,立刻招呼:“快請快請!”
揚長而入的童貫一進來,挺著雄偉的身軀劈頭喝問:“太尉,曾記得昔日之友童大閣麼?”
“童大閣”是趙興初見童貫時對後者的稱呼。童貫今日重提這個話題,已物是人非。當初兩人初見時,宋朝庭對太監是防備與警惕的,太監雖經常擔任殿前司指揮使。負責皇宮保安,但他們還能謹小慎微,時刻擔心受到文官地指責而遭遇滅頂之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趙興見到當時毫無權力的小太監童貫,採用尊稱來稱呼對方。這讓童貫很感動。
多少年過去了,童貫在皇宮混的不得意,不得不投向當時的端王。一般來說,像這樣的過氣太監是永遠不得翻身了。千年一來,多少投入藩王邸的太監才從此默默無聞,那可是數以萬計。當時,連童貫自己都絕望了,但趙興對他的態度依然有好,逢年過節總忘不了一份問候、一份禮物。
突然之間,奇蹟發生了。端王意外當上皇帝,童貫也隨之出頭了。在這個時候。他沒忘記趙興。買賣官爵的時候總是給趙興一個優惠價,甚至連他在杭州支應局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