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八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首當時的小令,它是元曲的前身。這句小令是無名氏所做,有傳言作者是一名新元佑黨徒,他是因為宋徽宗下詔求之國策而奮勇上書者,又被最近宋徽宗地詔書打入另冊,犯上了言論罪。
這首小令諷刺宋徽宗的言而無信,但一名歌伎一上場就用這首小令來迎接當朝太尉、皇宋副丞相未免有點膽大。
這就是宋朝,是歌伎楊姝、柳京娘、關苗苗存在的年代。這些歌伎膽子大的超出後人想象,性格奔放的令人瞠乎其後。
“一丈青”宋欣欣歌舞罷,翩然的跪坐在大堂中間,叩首拜見:“小女子宋欣欣拜見太尉大人,太尉大人百戰百勝,替皇宋東征西討,可曾想到皇宋境內哀鴻遍野,花石綱破家毀族,鹽鈔法令人……”
趙興打斷對方的話,擺手說:“我今日累了,夜深,肚子餓了,且呈上飯來,宋行首,你的一丈青絕技呢。”
正說著,下人捧上幾個方形地瓷盆,瓷盆內有著淺淺一層水,水上飄浮著一層花瓣,似乎還灑了一點印度香水,整個水盆香氣逼人。
閨奴們將方瓷盆端到趙興腳邊,趙興抬起腳來,幾名女伎上前替趙興除靴脫下鞋襪,取出白階,將趙興的腳放入香水盆中,細心的擦拭——這叫“濯足”,意思是洗塵。
洗完腳,女伎們細心的替趙興換上新的鞋襪,這時,廳堂裡已經鋪開一層大幅紙,這張紙幅面長一丈有餘,寬五尺。紙的一頭也放了一個濯足用的方瓷盆,不過瓷盆裡盛的是淺淺地墨汁。
這時,酒菜正魚貫端上來,一丈青小心地提起裙角,踏入方瓷盆中,她腳上穿著一雙白襪,淺淺的墨汁染黑了那雙白襪,等到襪底吸足了墨,一丈青在《高山流水》地琴曲伴奏下,提著裙角小心的踏上絹紙。紙上留下了一個個腳印。
笛聲加入了伴奏,一丈青漸走漸快,一邊走一邊舞蹈起來,隨著她身子的旋轉,裙子張開來,像一面團扇,又像一片浮於水面的荷葉,在水中隨風搖曳。她邊舞邊歌,翩若驚鴻,迅若閃電。明明身子舞的急,但她腰肢、手臂卻舞地舒緩優雅,彷彿一個女高音歌唱家唱到最高音,歌聲連成一串,但每一個音符卻聽的歷歷入耳,清晰分明。
趙興看的擊節讚賞。彷彿間,一丈青已經舞蹈完畢,她像一隻優雅的天鵝,跪坐在畫面上,鋪開的裙子就是她的羽翼。她優雅的坐在那,伸長美麗的脖頸,擺出一個美不勝收地造型。在她的腳下,那些腳印雖然凌亂。但很有序,她用腳踩出一個濃淡相間,形似水墨畫的巨龍,龍尾、龍角、龍手,幾個腳丫子痕跡非常分明,但整體一看,畫面卻是那麼協調。
整個繪畫的時間正需要一首樂曲的時間,這首樂曲彈奏完。紙上的墨跡已經幹了,跪坐在畫幅上的一丈青成了整個畫面的點綴,又恰好不讓墨汁汙染她燦爛地雲裙……當然,要如此探究這幅畫的本質,就敗壞了藝術氣氛,令整個場面索然無味。
這就是宋代著名的民間絕技——一丈青。精通這一絕技的女伎在宋徽宗這位藝術皇帝當政的時候最受寵愛,成為文人雅士追捧地物件。
舞蹈完畢,趙興與侯蒙久久不敢呼吸。生怕打破了現場的氣氛。許久。趙興搖著頭,歎為觀止的說:“好功夫。好絕技,來人,將這幅畫表副起來,懸掛於揚州書院,令後人好好欣賞。”
侯蒙輕輕鬆了口氣。
一丈青畫這幅畫出於侯蒙的安排,魯豫那個武夫懂什麼,他是在侯蒙地暗示下,邀請一丈青給趙興當場獻舞的。
宋代,龍雖然不如現代那樣被神聖化,譬如杭州、揚州民間祈雨的時候,多舞動草龍作為一種祭祀禮,久晴不雨民間多用鞭打草龍作灘戲祈雨。但一丈青獻一丈墨龍給趙興,再加上她前面別有意味的獻詞,構成了一種考驗,試探趙興此次兵臨揚州,做出種種出格行為,意圖何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