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八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零八章 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

魯豫爽快的回答:“喏!”

趙興繼續說:“你也別閒著,你帶一支水軍去,我再交給你一個排(三十人)火槍手,立刻去蘇州應奉局,給我逮捕朱勔,查抄蘇州應奉局……”

頓了頓,趙興補充說:“但有反抗,格殺勿論。”

魯豫身後的那位知州已經不再掙扎,他插嘴說:“還有增價折納法和和金之法、還有三舍法……”

這位知州名叫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屬山東)人。進士及第,調寶雞尉,在宗澤之後知柏鄉縣,後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崇寧間上疏論十事,遷侍御史,改刑部尚書。因直言蔡京心術不正,為蔡京忌恨,諂言於帝,降為揚州知府。

侯蒙在歷史上出名,還在於他是獻言招安宋江的人、並參與圍剿方臘。這位知州其實已經不是現任了,他因為反對“增價折納法和和金之法”再度被貶,出知毫州,只是新官還沒有到任,他暫時留在揚州任上。

所謂“增價折納法和和金之法”,是蔡京根據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所作出的另一個“紹聖”之舉。這一變法的簡單含義就是:錢與物反覆折變,“既以絹折錢,又以錢折麥。以絹較錢,錢倍於絹;以錢較麥,麥倍於錢。輾轉增加,民無所訴”。

簡單的說就是朝廷的稅賦要用銀錢交,官府攤派的時候折價成糧食、絹,讓老百姓交納,而折價過程中,要加上損耗部分,這些損耗要由老百姓承擔,歸“變法官員”收取裝到自己腰包。

這還不算。由於糧食、絹在運輸過程中既不方便,還容易變黴變質,所以地方官員又要折,這次“折”是折換成銀錢,而後將銀錢或絹硬行攤派到百姓頭上,要求百姓“(被)自願”購買,這就是“和氽”,朝廷用“和買”的方式再將錢或絹折換成金錢。以便於運輸,這次折換,依舊要算損耗,損耗多少,“變法官員”說了算。

如果“變法官員”覺得一次折換自己腰包還沒裝滿,那還可以繼續折換,如此,反覆將現金倒換成糧食。再將糧食倒換成現金,每一次倒換,“變法官員”都像惡狼一樣撲在百姓身上吸食百姓的血肉,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無數富戶一夜之間成為乞丐。而這樣折騰下來。國家的賦稅其實沒有一個銅板增漲,百姓地財富都”變戲法”傳送到“變法官員”手裡,現代,教科書將這種行為簡稱“變法”。

侯蒙出於不忿。上書抨擊“增價折納法和和金之法”,再次觸怒了蔡京而遭貶。此刻,聽到趙興動用副丞相的印璽,宣佈廢止通商法、變異鹽鈔法,原本對趙興擅自出兵,解除揚州武裝的行動憤憤不平的侯蒙此時也妥協了,他出聲提醒趙興,別忘了另兩個法律。

宋代。具有宰相官職的人封還皇帝的詔書是常見的,身為地方官,宣佈皇帝頒佈的某項律令不能執行,要求皇帝收回,也是常見地。趙興宣佈動用“同中書門下平章軍國事”印璽廢止蔡京的變法,這是符合宋朝官場體制的,侯蒙基於自己的立場,理所當然要表示支援。還要出聲慫恿。

“暫時不能廢。我對這三舍法……”趙興沉吟的說。

侯蒙大喊:“三舍法廢除科舉,天下士子怨聲載道。此法不廢,還待何時!”

趙興恍然醒悟,科舉是讀書人的夢想,雖然他贊同王安石的三舍法,但此時此刻,正是爭取士人力量的時機,廢除三舍法,順從讀書人地心願,是最好的爭取輿論的手段。

“誠如斯言,再下令廢除增價折納法和和金之法、三舍法……還有什麼?”

侯蒙搖頭:“暫時就這些了,若再有,當廢除交鈔。”

趙興笑了:“難道沒有人告訴你——我從來就是個調和派,交鈔可廢,但紙鈔不可廢。三大銀行發行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你真教扶蘇修煉鬼背了?

白駒本尊

無妻徒刑

一紙銀

商業三國

赤虎

開局白門樓救下呂布

沉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