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四章 貌似閒事過多,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久之,這些官太太們不僅能將戲裡的唱腔一板一眼的演唱下來,還能親自粉墨登場,唱上兩句。
新編《西廂記》是秦觀與毛滂兩位才子聯手做的,裡面的詩詞華麗而纏綿,讓大膽追求愛情的宋代婦女為之欽慕不已,使她們在現實生活之外找到了心靈慰藉,而這出戏地成功也深深打上了趙興的烙印。
趙興做事喜歡制定嚴密的規則,新編的戲劇中,演員們如何化妝,各角色穿什麼服裝,甚至連眉毛如何描,眼圈如何畫,都有了規定,正是這種標準化,使得戲劇這個娛樂專案在宋代多種娛樂形式中脫穎而出,漸漸的超越其他娛樂,成為杭州娛樂首選。連一些官員也喜歡沒事來這裡露了臉,聽上幾句才子佳人的吟唱。
這是個女人當道的世界,樓頂平臺裡,坐在前排位置的都是些官太太,由於戲劇地流行,南洋事務局轄下也漸漸演化出一種太太外交地風尚,那些官太太們一邊聽著小曲,一邊拿著刺繡,一邊交頭接耳,相互交流著官場資訊與海貿情報——她們手裡拿著刺繡,純粹是在討好程阿珠。
這幾年,趙興的妻妾也逐漸分工明確,程阿珠管家,她因為識字不多,不免依仗自己地女兒趙婕,趙婕生就一副伶俐相,再加上李清照這個機靈鬼在一旁指點,她便代替母親管理起家中的僕人與財政支出,管的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陳伊伊接管了家中所有的國內產業,成了家庭的掙錢機器,專門也家裡創收;而喀絲麗因為會多國語言,便成了趙興的外交秘書,專門主管家中對外貿易。這後兩人有重要的事情幹,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閒著無事的程阿珠便以聽曲為樂,悠閒散心。她因為識字不多,聽曲的時候總喜歡拿上一塊刺繡,在舞臺間隙裡繡上幾筆,雖然家中現在已經不需要她親手刺繡了,但多年養成的習慣也一時改變不過來。
程阿珠喜歡聽曲的習慣。漸漸給她招來一群同好者,那些官太太們為了討好程阿珠,也在手上拿一塊刺繡,在場景變化的時候,她們一邊刺繡一邊交談,活像後來的女人們一邊看電影一邊打毛衣一樣,純粹是沒事找事。但沒想到,這種習慣不久成了聽戲地慣例。
官太太們佔據了樓上最好的位置。官員們只好擠在兩廂。這樓上也不是誰都有資格來的,有資格來的都是趙興圈子裡的人,那些官員站在兩廂,一邊聽曲,一邊閒聊,彼此交換著官場動態,這麼多人當中,獨有一人沒有與別人交流。他坐的稍稍靠近中間,旁邊就是女人堆,但他卻目不斜視,只顧搖頭晃腦的欣賞臺上的唱腔,偶爾有官員過去搭訕。他只不耐煩地擺擺手,示意對方勿要打攪自己。
趙興走近對方身邊,笑著向對方打招呼:“龜山先生,你今日怎麼也有了雅興?”
龜山先生名叫楊時。字中立。世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他熙寧九年中進士,初調官不赴,師事程顥、程頤近十年,閉門為學,世傳的“程門立雪”佳話說的就是他。楊時年四十後始出仕,現任杭州蕭山縣知縣。
龜山先生揚起臉來,看著趙興回答:“杭州蕭山。一江之隔,貧富卻是兩個天地。我知道你如今在大撒金錢,搞建設、通道路,修學校,建醫所,我不求別的,我知道你城堡裡有兩條通向江對面的大橋,我希望你將這座大橋對公共開放。以使我蕭山縣與杭州暢通無阻。”
趙興笑著反問:“龜山先生。若是你家的房子成為別人的過道,人來人往的川流不息。每次經過地人毫不顧忌你的存在,你會怎麼以為?”
楊時談到的那兩座橋,是從趙興城堡處通向江對面以色列人村落的兩座大橋,如今,以色列人在趙興的扶持下,已經在趙興城堡對面站穩腳跟,他們地村落大大擴張,不過以色列人生性謹慎,他們不願輕易與外界混居,乾脆在自己的村落的外圍修築瞭如同趙興城堡一樣高的石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