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替罪羊是誰?,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經此一役,曾布與趙興的形象在小皇帝心中格外高大,小皇帝剛才把話題越岔越遠,甚至主動為趙興尋找理由,這是在為身為兵變責任人的趙興主動開脫,但趙挺之夠陰險,他又把話題繞了回來。
話題這一繞回來,大殿中的大臣們不知道如何接嘴。
目前,曾布現在明顯站在趙興同一條戰線上,韓忠彥也不想得罪大宋實力派軍閥趙興,而小皇帝開脫的意思又很明顯,甚至處處談及趙興與自己的私信聯絡。當前地蔣之奇嘴裡發苦,他才就任樞密使,這事趙興不承擔責任,責任人就只能是他了,可憐他還不知道兵變是怎麼發生的就已經結束了,可他還要為此承擔責任,因此心中委屈極了。望著趙挺之、望著趙興與小皇帝,眼淚汪汪。
趙興怒了,他站在殿下目視趙挺之,咄咄逼人的問:“趙大人,我軍入城的時候,‘諸軍點校’出自你的要求,本來諸軍一團和氣,喜氣洋洋,但怎麼經你一點校,便鬧出了這麼大地亂子,你說,這是怎麼回事?”
曾布眼睛一亮,可算找見替罪羊了,他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的補充:“是呀,我等正在殿中跟官家談論南海局勢,怎麼才出皇宮,就在宣德樓外遇到報訊計程車兵——趙大人,大殿之中,你可不在,當時你在哪裡?當時你在軍營跟士兵們怎麼說?”
趙挺之一挺胸膛:“下官身為翰林臣子,奉詔前往軍營宣慰,無他,但遵守朝廷法度而已……”
趙挺之這話說的魯直了一點,他地意思是說,自己在進行諸軍點校的時候,依據的是朝廷的法度,所以不是苛刻士兵的軍餉。這責任不應該由他來擔,誰來承擔:小皇帝!
這麼一說,趙興故意瞥了一眼小皇帝。小皇帝面色窘迫,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樣開口解釋,可沒等他開口,趙興已經搶步上前,大喝:“大膽!你一個文臣,不懂軍事,也該知道聖人之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又曰:‘吾常三省吾身’。又曰:‘不恥下問’——你不懂就問嘛,各軍各地體制不同,禁軍廂軍俸祿不一,荊湖寨兵能與廣東槍手同例嗎?陝西弓手能與密州水手相同嗎?
所謂地有不同,各地財力不同,廂軍受當地供養,自然各有各地俸祿——你不通世事,處事刻薄。激起皇宮兵變,驚擾聖駕,驚擾京師……尤其可惡的是,此時恰值各國貢使彙集京師之時,對於這樣的一支征服諸國地軍隊。你如此苛待,以至於激起兵變,這不是讓天下看朝廷笑話嗎?”
稍停,趙興冷冷的補充了一句:“趙大人。我這個兩廣轉運使的頭銜還在吧?那支軍隊應該是我名下的軍隊,如何點校,如何宣慰,怎麼也該跟我這名‘主官’打聲招呼吧!
可在下不記得你什麼時候給我打過招呼——你私自進入軍營,還說激起兵變不是你的責任,那麼是誰地責任,是當時不在場的我,亦或是曾相、韓相、蔣相?”
趙挺之委屈的只想吐血。他頻頻張望小皇帝,心說:“官家,若不是你想收復那支軍隊,若不是你想使出手段分化他們,若不是你頒佈地聖旨,我一個文官會跑到軍營去聞那些軍漢身上地臭味?……陛下,你總得說句話吧。”
小皇帝無話可說,趙興這個把柄抓的結結實實。按大宋體制。得勝回朝地軍隊自有一套流程來安置。大宋以文御武。這套流程設定得很嚴密,而恰好屬於趙興的部分。趙興都照做了——城門解劍,交出軍隊單身入宮接受皇帝宣慰,等等。
然而,由於多年以來大宋不曾有立下滅國之功地軍隊還朝,趙挺之在接待的時候,無意間省略了部分內容:比如他入營宣慰,本該由趙興派人陪同,並事先與趙興商量好宣慰方案——這都是為了防止士兵的預期與朝廷的方案相差太大而引起譁變,但他沒有做。
其實這也不怪趙挺之。大宋以文御武多年,文臣向來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