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趙興的變法想法,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所獲不過三五貫,而南方肥沃之地,百姓勞作一年,有可能收入在百十貫。而廣南更不能用這些衡量,廣南百姓辛苦一年,每戶收入在六百貫左右。

這個收入也可以計算出來:廣南人口約兩千五百萬,年均上交稅收約在三千萬貫,按十五歲一的比例,它的年均收入應該在十五貫以上。除此之外,廣南養軍費用、教育費用、免費醫療等各項開支加在一起,應該在人均六十貫左右,按每戶十口計算,每戶年均收入應該是六百貫——這就是朝廷計算每地財賦稅收地依據。

我這裡只是粗略的算算,蘇三丈(蘇轍)精通會計學,應該更瞭解地方財賦的計算方法。所以只要地方官報一個收入資料,我們應該可以根據這個資料,推算出地方財政的稅收與民情,而地方官地政績,全在於如何使百姓收入上升,這就是量化考核的標準。我廣南就是這樣對官員進行考核的。

百姓的年均收入出來了,一年共有三百六十天(陰曆每月三十天,一年共十二個月),刨去休沐日,刨去節慶,剩下的就是百姓的工作時間,用這個工作天數去除年均收入,就是百姓平均勞作一天理應獲得的平均收入——當地的免役法,付給百姓地免役錢不應該低於這個數字,這樣,百姓就可以透過替官府勞作,獲得不亞於當地平均收入的生活。如此一來,百姓怎麼不願意應付差役。

為了防止地方官無休無止的支應差役,我們還應該設立一套相應的預決算制定,每年秋季‘司考’的時候,應該要求地方官上報明年的財政計劃,若是地方政府支付差役的錢超過地方財賦收入,或者達到地方財賦收入的一定比例,我們就應該否決地方官地年度財政預算……

這裡面還有很多實行訣竅,我就不一一細說了。總之,免役法要想實行,前期需要做地工作很多,我們需要堵住所有貪官可能貪汙的漏洞,如此,才能讓朝廷地初衷得以貫徹。而朝廷確立這項工作以後,還可以加強中央的控制力,以後朝廷可以透過否決地方的開支計算。控制地方官、地方節鎮的為所欲為,將一切權力收歸朝廷……”

趙佶插嘴:“如此行事,確實能加強地方的掌控,但我怕控制不了太尉大人這樣的弄錢高手。太尉大人不加賦,便年年使廣東財賦增長。你剛才所說地廣南戶均收入超過六百貫,這恐怕是真話,但你的計算方法含含糊糊,說明你向朝廷少交稅了。少交了不少,足夠再養一支大軍,譬如像朱雀軍那般耗費錢糧無數的吞金獸。”

趙興尷尬的一笑,跳過這個話題,繼續說:“王荊公另一個值得實行的法律就是‘三舍法’。朝廷每三年召集士子進京一次科舉,路途遙遙的,需要提前一年做準備,許多人路費不夠。便無望參加科舉,譬如廣南,坡公貶謫去惠州的時候,在路上走了八個月。廣南指射之地,有多少士子有這個財力,維持八個月的旅行?

而王荊公地‘三舍法’,卻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學舍為單位,官府只需每年考核學舍的資格。就可以讓天下寒士,能夠就近讀書,就近學習,學成之後,替國家效力。

我知道,根據朝廷律令,各地官府對當地學生都有各種補貼,以替朝廷養士。栽培讀書種子。讓朝廷負擔養士的費用。也算冗員的一種,將這個負擔下放到地方政府。朝廷可以減少支出,天下寒士也可降低求學成本。所以我認為,指射之地的指射之法應該推行天下,本地人就應該擔當本地官,如此,才不至於民怨沸騰,禍害鄉鄰。”

趙興剛才說地“六民”,是古代中國對國民的分類方法,其中包括官宦、商戶、匠戶、農戶。而農戶裡又分幾個等級,每一個等級的納稅額與承擔的國民義務各不相同,而他們地權力也各自不同。

趙興在這裡侃侃而談,談的都是治國方略,態度異常恭敬,完全是朝堂奏對的格局。他的這種態度與和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