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七章 趙離人要謀反嗎?,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端王繼位,端王謙虛,稱:“申王年長。”
向太后厲聲呵斥:“申王眼疾,當立汝為帝。”
端王謙虛再三,他按照禮儀謙讓三次,才在朝廷大臣地三度請求下,繼位為帝,隨即宣佈國哀,舉殿大臣們開始嚎啕大哭。
接下來該議論小皇帝的諡號,經過眾臣一致認定,小皇帝諡號為“哲”。“哲”這個詞用在諡號中,不是表示他生前非常明白哲理,其真實意思是:不好評價——也就是“不知所謂,故而稱為‘哲’”。
換句話說,連新黨人員都覺得這位小皇帝實在不好評價,或者說,他們也認為這位小皇帝趙煦做事——不知所謂。
新皇帝登位,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請向太后垂簾聽政,這道命令一下,御史吳靖方立刻轉身對章惇說:“章相,這位向太后與高太后心思相同,都傾向舊黨,我大宋經過元佑大臣那番折騰,再也折騰不起了,怎能再讓舊黨復辟。”
章惇在迎立事情上站錯了立場,現在新皇繼位,他摸不清政治風向,不肯表態。曾布聽到御史吳靖方的話,出列厲聲喝斥:“吳靖方,聽陛下與太后的旨意——方今國喪,新帝初立,所行第一道旨意,駁回不詳,休得放肆!”
章惇繼續保持沉默,吳靖方唯有默然退後。
新皇帝第一道旨意頒下後,向太后召眾臣上前,商議具有執政資格地大臣,誰可以當作新皇的班底。這牽扯私底下的內幕交易,大臣們怎肯驟然表態,久之,議論不決,向太后令大臣們於樞密院參議。章惇等人如釋重負,惶惶告退。此後,大殿中。向太后召請其餘四王進殿致祭。接著,小皇帝下詔令端王府內侍、太監童貫入宮服侍。
數日後,章惇以前執政及從官等二十人姓名面奏向太后。名單中呂惠卿居首,陸佃,曾肇,龔原,郭知章及蔣之奇,葉祖洽。邢恕等人俱在名單上。端王看到呂惠卿的名字,微微一皺眉,他指著名單表示:“呂惠卿且放在一邊。”
向太后聽了這話,看了新皇帝一眼,微微點頭讚許。章惇無奈,提筆劃去了呂惠卿地名字,曾布接著上奏:“臣以為,葉濤也該新增在名單上。”
向太后接著補充:“如此。則王古,範純粹也當在名單中。”
新皇帝在玉座上玩著手指,低低的說:“還有韓忠彥。”
向太后耳朵尖,立刻補充:“加上韓忠彥,去了李清臣。”
韓忠彥是何人?他是接替王巖叟擔任樞密使的大臣。是韓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其父韓琦,伯父韓慎都曾當過宰相,且是新黨骨幹。但韓忠彥與父輩觀念並不一致,他父輩曾經支援王安石變法。而他卻是一名舊黨人員,曾布就是頂替了他地位置,才擔任樞密使,進而進入政事堂的。
章惇已經從向太后這份任命中嗅出了陰謀的味道,曾布也覺得不妥,小皇帝去掉了一個呂惠卿,向太后去掉了一個李清臣,卻增加了韓忠彥、王古。範純粹三名舊黨,這已經是在明顯的表明了政治態度。他望了一眼曾布,嘆息:“以婦人狂言之因,而罷執政名單——天下本無事……”
天下本無事,後一句話是“庸人自擾之”。
向太后被噎了一下,小皇帝裝沒聽見,繼續說:“名單上還有誰?”
小皇帝是有資格這麼問地,因為現在選擇的是他的輔政大臣。章惇只好接著彙報名單。曾布指這名單上的安燾。竭力推薦說: “陛下知道安燾這個人麼。元佑年間,元豐舊人皆去。以顯示自己不同流合汙,唯獨安燾在元佑四年才因為丁憂,離職回家。”
皇太后曰: “元豐末,眾人皆去,惟安燾不去,說明此人名為新黨,卻搖擺於舊黨之間,簡直沒有立場——除了安燾之外,其餘地大臣,就依諸卿所議。”
曾布拱手回答:“陛下,聖人(皇太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