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 惹不得的趙離人,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後。西方的海船才勉強達到五百噸的排水量,中國在宋代已經跨入五百噸級的行列。不過。這時代大多數中國船也帶著明顯的中國特色,也就是長寬比例過小,形似一個圓形的大木桶。但趙興這兩艘戰船在其列,它不知道採用什麼材料做龍骨,使得長寬比例接近梭形,帶著明顯的流線型線條感。
炮聲中,陳瓘打量著擱淺在江中地巨舟,只見這兩艘戰船長度接近一百餘米,寬度僅有十餘米,此刻停在水中,原本它的水下部位也暴露在空氣中。站在岸邊看,戰船的水下部位顯得極其狹窄,在炮聲中,船身似乎非常不穩,搖搖晃晃的,顛簸的很厲害——這也是船上射擊準確率不高的原因。
將視線沿著吃水線往上看,可以看到船底吃水線下密佈的貝殼與海蠣子。這些海洋生物到了船身一道明顯的白印處嘎然而止,白印之上,船身顯得很乾淨,油漆刷地很光鮮,即使陳瓘這個不懂航海地人,也知道大約那道白線也就是戰船原來的吃水線。
目光順著吃水線向外延伸,可以發現對岸地遼兵足跡。
斷流的大河坡面很緩,遼人未加整修的、暴露於外一年的河床顯得很乾燥,遼兵正是沿著這淺坡湊至戰船前騷擾——這也是遼人的習慣戰法,他們常常在目標前後故意大聲喧譁,做出囂張的舉動,吸引宋人先開火動手,而後把雙方交火的責任歸之於宋人。
這次他們也是這樣,但實際上,他們根本無法湊近戰船,深深地淤泥既陷住了戰船,也保護戰船不被遼人靠近。
吃水線之上,約一米高度是一排排舷窗,每水平間隔一米五左右分佈一個舷窗,舷窗之上,船甲板處是類似城牆一樣的女牆。但船上的女牆,大約只有人膝蓋高。由於女牆的存在,使得江邊的幾個人無法看清甲板上的動靜。
甲板上現在硝煙瀰漫,白白的硝煙像一團棉花裹在船上部,硝煙中只聽到軍官們一聲聲的命令。不一會兒,槍炮聲稍停,硝煙散去一部分,岸上的人發現船身上正在往下放小舟,大家只能看到船上吊車正在往下吊放小舟,小舟到了船下,被龐大的船身遮住,江邊的人透過口令判斷,大約是趙興發出了追擊命令,命令士兵們乘小船追趕那些遼兵。
依宋代的火藥威力,還不可能打上岸邊的遼兵。這導致趙興在戰船上開火,純粹是聽響聲。陳瓘說趙興是在放大炮仗,是恰如其分的形容。
一般來說,契丹人喜歡採用先撩撥敵手,而後縱馬退後引誘人追趕,再回馬吃了追兵的戰術。起先遼兵惹撥趙興動手便是出於這個目的,而趙興似乎響應的過於熱烈,竟然爽快地吃下誘餌,興高采烈地派出了追兵——站在岸上的陳瓘不看好這次追擊,他望了望範純粹,希望後者能夠阻止。
範純粹骨子裡面也是個好戰分子,對於趙興的舉動,他頻頻晃著白髮蒼蒼的腦袋,以表示嘉許。在其他的人還沒有回味過來時,張敦禮身邊那個中年人首先驚歎:“不好,趙離人這廝竟然要追上對岸去,禍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